目前分類:電影、紀錄片與電視劇推薦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生命中,最是殘酷的,就是要孩子在父母兩人之中,做出抉擇。

 

無論,做出哪種選擇,總是讓孩子陷入兩難。

 

成人世界,分分合合,對於身處其中的孩子來說,總只能無奈看待。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零開始,往未來前進。

 

從負開始,依然往未來前進。

 

沒有人可以來設定,自己是普通的人,或是不普通的人。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並非所有ASD孩子都擁有特殊才能。

 

幸或不幸,沒有絕對的答案。

 

泛自閉症孩子眼中所看見的世界,與我們一般人截然的不同。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電影《幸福剛剛好》(Music)(2021),這是一部關於低口語自閉症的電影。

謎樣的世界,有誰能懂?有誰可以理解?愛,很是細微,需要你我敏感感受。

不容易,在陪伴低口語自閉症的照護上,很不容易。

細細的感受,這群天使對於周遭環境刺激的敏感。

深深的體會,心中難以言語的困境,需要身旁有人懂,願意懂,願意成為橋樑來溝通。

讓天使的身旁,多一些良善的陪伴。接納每一個人感受這世界的方式。

尊重,每個人所擁有的不同。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為什麼豐富?因為它存在著許多的不同。

人們為什麼眼界狹隘?因為無法接受和自己的不同。

不一樣,又怎樣?

說真的,你我他,誰和誰又一樣?

或許,這個社會文化中有許多的規範、價值、標準存在。

然而,這當中是讓我們一般人有所遵循,並且因此感到自在。

只是,當有些人跳脫了這些框架,或許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如此的陌生,往往令自己感到惶恐,不知所措,一切阻擋在門外,一切以怪異來帶過。

我們依然在學習,如何接納每個人所存在的身心特質的差異。

差異,並不等同於誰好誰壞。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了解,因此而感到如何對待。


泛自閉症孩子的異質性,非常的大,在每個家庭裡,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孩子所呈現出來的特質,以及所遭逢的生命成長困境皆有所不同。

每一部紀錄片,每一部電影,每一個生命,都開啟著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所面對的不同生命課題。

盡力而為,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友善,讓這群大朋友、小朋友能夠自在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林正盛導演作品,一部關於自閉症紀錄片,《地球迷航》(Among Us)(2021), MOD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電影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電影《》(guang)

法國電影《亞斯小子》(Monsieur Je Sais Tout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胎,每個人都有隱藏,或外顯的怪。

只是,這樣的怪,是否能夠遇見「你懂我」的那個人。

OCD,強迫症,一種不請自來的高度焦慮。

擋不住的思考,說來就來,將焦慮從內心深處,引了起來,直到腦門,令人渾身不自在。

重複再重來,反覆且停不下來。

非自己所願,卻很是無奈。

別人眼中看起來得怪,令自己想要躲藏在生命的陰暗。

何時才能向強迫,說bye bye?

因為愛,打破SOP。因為愛,暴露在焦慮。因為愛,是否應該改變,對於彼此的承諾。因為愛,OCD,是否該再喚回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怪胎》(I WeirDO)(2020),Disney +。

(圖片來源:IMDb)

延伸閱讀

西班牙電影,《醫生怎麼還不來?》(Toc Toc)(2017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善情感表達的亞斯孩子,並不等於沒有情感,或沒有情感的需求。

受限於溝通表達以及理解,面對自己的固著,以及社交上的困難與笨拙。

在茫茫人群中,這群孩子總是陷入膠著,如同在迷陣當中,不知該如何尋找出口。

太複雜的社會情緒刺激,如浪濤般一波一波,迎面而來,總是讓自己卡住當機,陷入了思緒停擺的困境。

眼神的飄移,面無表情,僵硬的動作,以及無法順利在適當時間,適當場合,表達出符合情境的言語,總是讓自己陷入尷尬與困惑。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心裡都有傷,沒有表面看起來堅強。

在輔導關係中,當移情與反移情之間,混亂了,超越了,倫理界限。

然而,愛情這回事,又有誰可以解釋?

情愛妄想,是幻覺?是真實?如何拿捏?如何辨識?如何擺脫那揮之不去的腦海聲音?

思覺失調症患者,自然而然的情感需求,面對感情世界,該如何維繫與清楚的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爾飄來一陣雨

點點灑落了滿地

尋覓雨傘下

哪個背影最像你⋯⋯」

每個人都有那一段,不欲為人知的過去。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幾何時,活著,竟然變成如此的痛苦?

當生命苟延殘喘著,賴活,不如好死,也是一項選擇。

只是,如此的計劃與願望,該由誰來協助、執行與實現?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開始,但是否有能力可以決定生命於何時結束?

我們將用什麼樣的姿態告別人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文化中,依然存在著性別的歧視。

特別是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環境中,該如何讓自己(女性)融入,以及被接納與認同?

是迎合男性群體的穿著打扮,說話風格,消遣模式,亦或是維持自己既有的能力、特質?

在維護職場中的性別平等,是該消弭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跨越性別的框架,尊重彼此,開放與接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動畫短片《毛線小姐》(Purl)(2018),Disney +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馬來西亞電影,描述27歲自閉症患者與手足之間的感情。

每個人是否可以選擇屬於他的生活方式,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當中?

瞭解一個一般人不容易,更何況要瞭解眼前自閉症成年人或孩子更是困難。

當然,如果要讓自閉症患者來瞭解我們一般人,這個難度就更像橫越一座高聳的山脈般更加挑戰。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執著的事,一般人有,自閉症患者也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包子慢慢長大,oh,不,看著孩子慢慢的長大。

對於父母來說,倒是挺不習慣的。

孩子的模樣,離自己所預期的,越來越遠。

我們心裡很是矛盾。

希望孩子成長有所改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們多少都期待,在父母面前獲得肯定與讚美。

如果,能夠在大人的面前,盡力展現,無所不為。

這時,應該可以換來大人滿意的目光。

只是,當孩子越想證明自己,但卻狀況一籮筐。

事與願違,換來的是,一場又一場,自我否定與挫折。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別的他。

誰的眼光,誰來決定,這份特別?

質疑的眼神,困惑的表情,疏離的距離。

不友善的氛圍,直叫人想要躲藏。

我們努力想要讓孩子和別人一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必須說,愈是敏感的議題,愈是應該去正視。

未婚懷孕、性,這道議題,在青少年之間,是一件存在的事實。

然而,可惜的是,在家裡,在教室中,大人往往對這個敏感的議題,選擇避而不談,壓抑,不願提及。

眼不見為淨,讓我們大人獲取短暫的安心。

但是不願意碰觸,卻不等同於這些事情並未發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有時很黑色。

偶爾,得帶點幽默。

讓這不太好過的日子,

添點快活。

一點點,一點點,就只有那一點點。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商心理魂,漸漸燃起。

哥看電影,不是看特效。哥看電影,是看人性。

《操盤天王》(Baazaar)(2018),這是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劇情描述內線交易的故事。

當然,重點依然在於,人性。

面對投資(或投機),我們是帶著情感,或是計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要看出人性,大賣空,金錢的味道,瀰漫在貪婪的人性之間。
投資(與投機)充滿著風險,一場隱而未顯的金融詐騙,神不知,鬼不覺,被操控著。
債券信用違約交換,選擇賣空房市,與經濟對賭。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紙包不住火,災難引爆,讓難以估計的尋常百姓,面臨失業、無家可歸,經濟崩盤。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還記不記得,你最早有夢想,是自己多大的時候?
你是否還記得,你的夢想有多少?夢想是不是一直在變動?夢想是否很大?
無論夢想怎麼變化,夢想一直都在,這還無所謂。
你是否還記得,或者說,漸漸的,漸漸的,我們早已忘了曾經有的那個夢想。
我們是否安於現狀,停滯不前?我們是否認為夢想太奢侈?還是我們認為自己不配有夢想?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