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C沉迷&成癮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手機收不回來,怎麼辦?我們都約定好了,但孩子卻不願意把手機交回來,我該怎麼辦?

 

我們先暫停一下,既然是約定,那就表示雙方經過討論之後,針對彼此約定內容同意下,才開始進行。

 

當孩子違反約定,想想這回是第一次,還是說孩子不遵守約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重點就在這裡。

 

文章標籤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工作上,常常會面臨有兩類型的孩子沒有病識感。一是網路成癮,一是對立反抗。

 

尷尬的是,這兩類孩子都與親子關係和教養產生高度的連動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你是住海邊,海景第一排喔,你管很多耶!我爸媽都不管我使用手機了,你管那麼多,有玩沒完啊!」

 

面對孩子過度使用3C產品,看在一旁老師的眼裡,有時只能乾著急。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年發狂似的歇斯底里。

 

「手機給我拿來,你們在幹嘛?給我拿過來!」一說完,少年拿起桌上的馬克杯往地上狠狠的一砸,將眼前的東西一掃而下。這讓一旁的媽媽心裡,有如被玻璃碎片割的滿是傷痕。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在社群網路時代,我們都在浪花上,隨著潮起潮落。按讚數、點閱率、觀看次數、流量等,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把人們的虛榮,以及想被看見的慾望,擺盪的心慌意亂。然而,風平總是有浪靜的時刻,我們終究得思索一件事情,為什麼此刻我們站在這社群的海灘上?

透過社群網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在看與被看之間,在按讚、分享與留言的剎那,網路社群,能載舟亦能覆舟。能讓人感受到升天,同時,也能讓人瞬時毀滅。

渴望被看見?

是誰?在網路的另一端到底是誰?留言是誰?窺視者是誰?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依然存在著很現實的複雜人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孩子沉迷網路,其實無法期待孩子主動來尋求你的協助。頂多孩子主動來找你,「媽媽,行動電源在哪裡?」「爸爸,你能不能開一下熱點?」

對於沉迷的當事人來說,他並不認為自己當下有什麼困擾或問題。

雖然,以現實與客觀的情況觀察,孩子的態度變了,情緒變了,作息變了,課業成績變了,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的關心變了。只是孩子並不會認為這和使用網路或手機到底有什麼關係?

當孩子已經沈迷於網路,這時已經反應了一件事,親子關係與教養在這麼多年下來,其實在互動品質上已經存在嚴重的問題。

當孩子沉迷於網路,這時要由爸媽單獨來協助,其實難度是非常、非常高。除了這麼多年來,親子關係一直沒有改善。當中,也包括這麼多年下來,對於孩子在使用網路與3C產品,並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約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哲,一個小時已經到了哦。你答應我時間到了,電腦要關掉。為什麼現在還在連線?」


「媽媽,等一下啦。你不要吵,我現在還在競賽中,這一局打完,我就下來了啦」阿哲目不轉睛對著螢幕回應著。


「這一局,你每一次都講這一局,你要讓我等到什麼時候?」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遇見手機,父母到底在煩惱、頭痛什麼?你可以試著把自己的擔心、不安,具體的條例下來。無論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或日後你擔心孩子走上的境況。例如孩子總是滑著手機,而不願意去進行該做的事。孩子總是用哭鬧的方式,來索求手機。或者你總是很難將手機,從孩子的手中拿回去。

 

如果你的具體條列,現階段尚未發生。那真的恭喜你,目前在父母、孩子和手機這三角關係上,還維持在一種平衡狀態。

 

我並不認為,面對手機,父母需要採取開關似的全有全無。完全不讓孩子碰觸,或放任孩子無盡的索求。過與不及都不會是理想的狀態。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總是父母與孩子爭執、拉扯的關鍵。

時間花在哪裡?用在哪裡?耗多少時間?享受多少時間?你的時間?我的時間?誰的時間?爭論不休。

一切只因為孩子遇見3C。

在許多演講的現場與心理諮商的場合,我總是會接觸到一些表情憔悴、無奈與不知所措的爸媽,憂心地問「怎麼辦?我的孩子成天不是在滑手機,就是在線上遊戲裡。」

我可以想像,當父母眼睜睜地盯著牆上的時鐘。一分一秒地,時間慢慢地流逝。但是孩子依然守著螢幕不放,你卻一、點、都、無、能、為、力。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上網、使用手機讓自己轉移了注意,獲得紓解與放鬆。當然患有強迫症的孩子也是一樣。只是造成他不斷上網、使用手機,主要是背後有一股強烈的強迫性思考在推動著:不上,不行。

當孩子自我覺察,他會知道這樣的念頭是不合理的。但重點是,他自己沒有辦法加以控制這樣的念頭出現。

這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一樣。

亞斯伯格症總認為事情就是那樣。例如有些孩子在概念上就是認為需要全面的掌握資訊,所以他要上網。這樣他才能掌握這些全部。如果你不讓他上網,當然就阻斷了他走向全面掌握的路。這會讓亞斯伯格症孩子情緒波動,甚至於歇斯底里。因為你破壞了他的概念——全面掌握資訊的概念。

但是強迫症的孩子在想法上不一樣。他自己知道全面的掌握資訊這是你他媽的哪門子的規定。很抱歉,請容許我在這裡說了粗話。因為身受強迫症困擾的人,真的是忍受夠了。但是無奈又無力的是,他自己知道但卻是控制不了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彈跳出來。

面對患有強迫症的孩子,在過度使用網路這件事,讓你認為他沉迷、成癮。說真的,這時你去指責他、謾罵他、處罰他,後果只會雪上加霜。

因為這並沒有解決到核心問題。甚至於,這樣的反應,只會讓孩子認為你更不了解他。你的責罵更喚來孩子另一層面的壓力。壓力又喚起焦慮情緒,壓力又撥弄孩子的強迫性思考。這時,你的介入將弄巧成拙,愈幫愈忙。

強迫症的孩子其實心思是很細膩的。如果你願意協助他,讓他感受到你想和他一起面對,與處理他的困境。他是會非常感謝你的。我在實務工作上,總是會發現強迫症的孩子當發現你真誠願意與他一起工作,他是很容易因此敞開內心和你表露他腦海裡,不想讓人知道的不合理念頭。

當強迫症的孩子願意開口了,多少也宣告著彼此的關係已經建立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也產生對於你的信任,以及他心裡那一股想要改變的動力:合理的使用網路。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真的不壞。你沒看大人小孩多麼愛不釋手,隨身相伴。然而,當孩子在使用手機時,他到底是在做什麼?玩什麼?下載App、網路遊戲、社群網站、心理測驗、錄影照相、搜尋資料?有連線、沒熱點是否有差別?智慧型、一般型手機,孩子的所愛差別何在?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新款?


我們必須隨時掌握孩子使用手機的行車狀況。這一點,父母是不能偷懶。


手機無所不在。圍堵,只會激起孩子更多的想像,更大更強的慾望。當手機在眼前,孩子仍然能夠優雅面對。心不浮、氣不躁,當然最好。當手機成為孩子自律的練習,手機在前,面不改色。孩子需要收放自如,漸進、漸進。


請留意,當你給孩子手機,你就要開始仔細留意孩子的反應。開心、興奮、緊張、陶醉其中當然都有。請留意他的反應強度,如果已經明顯越線。這時,逐漸將手機轉移,有它的必要性。當然你也開始面臨一種挑戰,要讓孩子繳械時,他可能有的情緒反應。


當然取走手機,多少要有別的事物來代替,讓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有效轉移,以免情緒激動、上下起伏震盪、徹底崩壞。這一點對於學齡前幼兒來說,特別敏感。轉移漂亮,一切順利自在。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愛3C,無論是電腦、手機、網路或電視,這是許多父母深知、甚至於切身頭痛的事。全天擔憂,眼前這個控制力差的孩子是否就此沉迷、成癮,而一振不起。

面對3C在眼前能夠面不改色、不受誘惑的過動兒真的是稀有。說真的,這一點對於一般孩子來說,可能都難以承受誘惑。更何況在生理上,在自我控制能力處於下風的過動兒。

眼不見為淨,全面管制,終究消極了一些。畢竟,在生活上、學習上、人際上、工作上,總是與3C有狹路相逢的一天。更何況,現在大人與孩子們早就暴露在3C的環繞裡。

關於過動兒在使用3C產品上,以下五點建議分享給你。

宣示使用目的
讓過動兒來告訴你,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的目的在哪裡?沒錯,就是要讓他好好地告訴你「目的是什麼?」愈清楚愈好,能夠具體條列寫下來更棒。「拜託,還要用寫的,很累耶!」那很簡單,就不要玩而已。如果連思考自己使用目的、寫下使用目的都嫌累,那麼這些3C產品更不應該出現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被孩子3C勒索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沒有人愛被勒索。

然而,有一種勒索,卻很容易讓父母遺忘。心想,給了,了事。孩子只要不哭不鬧不吵,自己也清淨、好做事。反正,先不用想太多,滑滑手機、玩玩3C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們常常告訴孩子、暗示自己「下不為例,僅此一次」。說完,奉上3C,大家相安無事。

但問題來了。孩子的3C需求無度,總是容易堵到你。開口要,你不給。老套劇本如同八點檔長壽劇再上演一次。幼兒園哭、國小吵、國中鬧、高中不至於吵著要上吊,但就怕他威脅要傷自己,讓你受不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