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發狂似的歇斯底里。

 

「手機給我拿來,你們在幹嘛?給我拿過來!」一說完,少年拿起桌上的馬克杯往地上狠狠的一砸,將眼前的東西一掃而下。這讓一旁的媽媽心裡,有如被玻璃碎片割的滿是傷痕。

 

「為什麼孩子竟然成為這樣?」

 

「你這個孩子到底在幹嘛?你真的太過分了,你給我有點分寸。」爸爸受不了了,少年卻被刺激的更加狂暴,如獅吼般狂叫。

 

「這孩子真的被你寵壞了,真的不成體統。」爸爸抱怨著。

 

在媽媽的心裡,現在歸咎是誰寵壞了孩子,已經不是重點了。

 

少年整個人扭曲了,已經不是媽媽印象中,那純真的男孩。

 

孩子變得像另外一個人,讓你深感陌生。「為什麼眼前的孩子會變得如此?」說真的,網路成癮並非一天兩天,已經是長時間演變而來。

 

關注成癮的兩項重要指標

 

網路成癮有兩項重要的指標,其中之一是戒斷反應,之二是耐受性。

 

你可以仔細觀察當孩子無法拿到手機,不能使用電腦,網路訊號不穩,斷訊,或手機沒電,未帶行動電源。當孩子被拒絕使用3C產品,這時請注意孩子是否出現激烈的情緒反應,無論是尖叫,歇斯底里,情緒狂暴,坐立難安,心浮氣躁,失眠,整個人痛苦難熬,漫無目的到處走動,嘴巴碎碎念,不時地抓弄頭髮,摳弄手指,咬著手指頭,思緒一片混亂。有些孩子甚至於出現攻擊行為,砸東西,摔東西,辱罵三字經,出拳打父母等,讓你無法想像與理解的脫序行為。

 

有些孩子會發現,過去自己每天一兩個小時使用電腦就可以感受到滿足。但是漸漸的,自己開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過去應有的效果與滿足感。這時,你發現孩子使用的時間,開始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長,甚至於占滿了整個孩子清醒的時段。

 

5+2的適時覺察與修正

對於父母與孩子來說,我們可以採取5+2態度、情緒、作息、學業表現、對周遭事物的關注、視力、身體姿勢)的判斷模式,適時檢視孩子的3C使用行為是否已達到需要調整與介入的程度,這是我在演講與諮商中,經常與家長與老師們的分享。

 

5+2  的觀察指標,有助於我們隨時自我覺察以及檢視,在使用3C產品一段時間之後,是否出現態度、情緒、作息、學業表現,以及對周遭事物關注的程度是否有了負面的改變。隨時檢視自己的視力度數,以及身體姿勢是否有了負面的影響,例如脊椎側彎。

 

別讓孩子使用3C讓自己變了樣?!隨時檢視孩子5+2的改變,並進行修正,調整使用3C的時間與模式,別讓孩子一步一步朝網路成癮的黑洞走去。


 

PhotoFlora Westbrook,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