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成孩子的情緒困擾中,有一項負面思考,常常出現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特質的孩子身上,那就是非黑即白,極端的二分法。
太過於固執的想法,以及極端看待這世界的方式,往往讓這群孩子在複雜的人際當中,顯得明顯格格不入,並讓自己深陷在困頓中。
在造成孩子的情緒困擾中,有一項負面思考,常常出現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特質的孩子身上,那就是非黑即白,極端的二分法。
太過於固執的想法,以及極端看待這世界的方式,往往讓這群孩子在複雜的人際當中,顯得明顯格格不入,並讓自己深陷在困頓中。
孩子竟然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對於爸媽來說,這還得了,究竟把自己的尊嚴擺到哪裡去了?
有些孩子不把大人的話,當作一回事,對於自己的行為後果,並不在乎、也不在意。一副天塌下來,也無所謂的模樣。這種狀況下,孩子往往不理會大人的要求,繼續為所欲為。
例如孩子一回來就把襪子丟在地板上,隨後跑去看電視。這時,你要求孩子「把襪子撿起來,誰叫你亂丟?不要看電視,去把襪子撿起來。」「我已經跟你講了多少遍?動作快,你到底有沒有聽到?你再不撿起來,到時妹妹滑倒,我看怎麼辦?」「我在跟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只是撿個襪子,有那麼難嗎?」「我數到3喔,你到底有沒有聽到?」「1,你不要以為媽媽不會數到2,我再講一次,快把你的襪子撿起來。」
說到這裡,孩子依然不為所動。
「各位同學,現在把眼睛閉起來。聽好,我只講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眼睛閉起來!你還在看哪裡?」老師邊說邊往座位底下走去。
但是,放眼望去,班上沒有一個人舉手。
老師深呼吸了一下,吞了吞口水,「我再說第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這時,老師仔細的,一個一個瞧著底下的同學。然而,小朋友們雖然都閉起眼睛,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舉手。
老師忍不住心中的那一股怒氣「好,現在所有的人把眼睛張開。」底下有些同學搓揉著眼睛,狐疑的東張西望著,彼此好奇著,剛剛是誰舉了手?
老師走回講臺上,刻意拉高音量,「現在兩兩一組,把書包交給對方,彼此把書包裡的東西倒到桌上,讓對方檢查。」底下發出了一陣騷動。
「老師,我的錢不見了。」
當老師面對同學反應「我的錢不見了」,在處理上,請提醒自己,錢不見,不等同於「一定」有人偷了錢,也不等同於在這教室裡,「一定」有同學偷了錢。
當老師直接問班上同學「有沒有人看見○○的錢?」說真的,說這句話等於白說,沒有作用。如果真的有人看見,那就直接把錢交給對方或老師。當然,如果真的有人偷了錢,這麼問往往也不會有人承認。
孩子玩笑開太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玩笑,可以開。但玩笑,總該適可而止。只是對於孩子來說,玩笑的拿捏總是無法把握剛剛好的分寸。有時,孩子索性用玩笑,用謊言,來做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是無法察覺,玩笑,真的開太大了。
「妹妹,你走開!不要弄倒我的彈珠軌道組啦!」哥哥對著八個月大的妹妹嚷著。媽媽走出房外,不時用眼神要哥哥對妹妹多注意一些。「妹妹,你很煩哩!不要碰我的東西啦!走開!走開!」說真的,與其要妹妹走開,倒不如說要妹妹爬開,比較貼近現實。
妹妹被哥哥的大聲嚷嚷,嚇哭了。「很吵耶!哭什麼哭?煩死了!我再說一次,不要亂碰我組裝好的彈珠軌道!」哥哥氣急敗壞地說著。
「媽媽!媽媽!我的彈珠少了一顆,該不會是被妹妹吞進去了!」哥哥突然大聲嚷著,這回又把妹妹嚇哭了。「你在說什麼?吞進去?這還得了!」媽媽被嚇到了。當然突然的尖叫聲,連帶的也讓妹妹哭得更大聲。
迎合孩子的需求,我該說謊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孩子愛看電影,是好事。孩子主動表示要看電影,更是好事。只是,有點尷尬,也比較難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想要看的電影不適合看?而讓父母更為難的地方,在於孩子很盧,很堅持:我要看,就是要看!
「媽媽,我要看《小小兵》!我要看《小小兵》!」哥哥在一旁吵著,媽媽當然知道他要看。「媽媽,我也要看《小小兵》!我也要看《小小兵》!」在家裡就是這回事,哥哥想做什麼,妹妹當然二話不說也一定要跟著做。
「媽媽,我要看《小小兵》!我要看《小小兵》!」哥哥繼續吵著,只是媽媽注意到這部電影是保護級。媽媽認真地上網查詢:
『保護級 (簡稱「護」級) :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宜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需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觀賞。』
討厭對方,為什麼不能說實話?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討厭對方,為什麼不能說實話?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許多孩子心中的疑惑。斷然拒絕?勉強接受?迂迴婉拒?或置之不理?
「小玫,明天下午我可以一起到你家玩嗎?聽說阿芳、小蓮和彤彤也都會去。哇!我想明天一定很好玩。」「嗯,可是……」「可是什麼?」「嗯,可是我不能做決定,我還沒問過他們三個人耶!」
「但我要去的是你家,怎麼還需要問別人呢?」「是沒錯,可是……」「所以,我可以去嗎?我真的、真的很想一起去喲。」「可是……」「別在那邊可是了啦!不然我幫你問他們,不差我一個人對吧?」「喔!不用、不用,不用你去問。」「所以,你的意思是……答應囉。」
「你會歡迎我去吧?」「嗯,歡迎是歡迎,只是……」
倒胃口的營養午餐?當孩子愛編謊
作者: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茄子,太紫了。阿光用筷子隨手一撥。花椰菜,唉,長相真的不好看,再撥。豆干咬個兩口,味道不對,索性吐了出來。「怎麼有這麼難吃的鬼東西啊!」阿光心中抱怨著。
望著眼前沒動幾口的餐盤,說真的,阿光是倒盡胃口。現在只能先痴痴地等,等待美妃老師指定的倒廚餘時間。唉,廚餘桶真的吃得比我多。每回阿光把剩菜剩飯往桶子裡倒時,總是如此想著。
倒廚餘,嗯,是很順手。當下,可是倒得臉不紅、氣不喘。只是,回到家,面對媽媽老愛問個不停。倒廚餘,這件事,當然就成了心中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雖然,班上同學大都知道他這麼做。但是,這可不能讓媽媽知道。
「阿光,今天在學校營養午餐吃什麼?」「媽媽,有茄子、花椰菜、豆干、香菇和紫米飯喲。」(唉啊!我這老媽怎麼老愛問這些,又不是在市場調查)「營養午餐 有吃光光吧?」「當然,這還用說,我可餓得很。」(媽媽咪呀,不好意思,我只是沒告訴你,吃光光的是廚餘桶,但我真的很餓。)
我該對孩子全然信任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的作業在學校寫好了。」「作業本呢?」「就寫完放在學校啊!」「沒確認,我怎麼簽名?」「嗯!不就告訴你已經寫好了,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哥哥顯得有些不耐。
「你不相信我?」
「相信你?我是很想相信你,只是……」媽媽心中有些疑惑。但是,信任孩子,這是她最基本的態度。但全然的信任,是否也讓孩子變得馬虎、取巧?這一點,媽媽心中是有所顧忌。
「你不相信我?」
責任推給貓:面對幼兒的說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開什麼玩笑,孩子說謊我應該先感到高興?別鬧了,好不好?Oliver現在已經三歲了耶!我擔心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高興。」媽媽雙手一攤,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我不是在和你開玩笑啦!你就先別往一般人的說謊想嘛!」Julia手上持著仍有些溫度的Espresso試著緩頰一下Oliver媽的反應。「唉呦,我看你家Tina現在才一歲多,以後換成是你遇到,和我一樣會煩惱,信不信?」
「你想想,明明是Oliver把牛奶翻倒在地上,你問他『ㄟ,Oliver你怎麼把牛奶弄倒了?』結果哩,他卻回答你『媽咪,不是我!』『是波波走過去,尾巴把牛奶撞倒!』拜託,睜眼說瞎話。明明我親眼看見他弄倒的,不承認ㄟ,還把責任推給我家的那隻貓!波波原本在一旁睡覺,還是被他翻倒的牛奶嚇醒的ㄟ。」
說謊:孩子的生存之道?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嗯,沒有人喜歡孩子說謊。當然,也不希望孩子說謊、不允許孩子說謊。畢竟,現在的品德教育似乎愈來愈岌岌可危。我的孩子哪可成為道德崩落的那一塊。
但是,當孩子選擇說謊。在你氣急敗壞之前,請先試著想想他為什麼需要說謊?選擇說謊?(別氣、別氣,生氣只會礙事)
難道,孩子說實話會更糟糕?
嗯,這可能是原因之一。畢竟,孩子可是一個熟練的精算師,對於他的說法,你的反應,他可是仔細評估試算過。承認了,說實話,那就準備得承受來自爸媽的處罰。但如果鼓起勇氣,牙一咬,臉皮厚一點,沉住氣。那麼說不定這回矇騙過去,說不定也沒事。
Photo:Stephen Bowl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