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品格與自律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造成孩子的情緒困擾中,有一項負面思考,常常出現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特質的孩子身上,那就是非黑即白,極端的二分法。

 

太過於固執的想法,以及極端看待這世界的方式,往往讓這群孩子在複雜的人際當中,顯得明顯格格不入,並讓自己深陷在困頓中。

 

我們期待孩子在面對多變的情境中,能夠提升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的因應彈性。不至受制於僵化的思考,而不懂得應變。

 

在黑與白之間,其實存在許多的灰色地帶。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覺察的練習無所不在。

 

無論是覺察自己的想法、說話、行為舉止、情緒、自己與周遭他人之間的關係,覺察天氣、溫度、時間等。

 

我常說,沒有覺察就沒有自我控制,就很難自律。

 

覺察是非常生活的一件事。

 

接下來,就讓我以一些例子,來說明覺察這件事,你將很熟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與孩子相中,我有一項堅持,就是彼此在約定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如同在菜市場,討價還價

 

彼此有什疑問,有什想法,有什需求,相互尊重,在約定之前,各自清楚把立場表達出

 

中,彼此讓對方理解,或誰能力夠,那麼就嘗試方,讓對方接受。

 

但必須強調的是,情緒勒索除外。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竟然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對於爸媽來說,這還得了,究竟把自己的尊嚴擺到哪裡去了?

有些孩子不把大人的話,當作一回事,對於自己的行為後果,並不在乎、也不在意。一副天塌下來,也無所謂的模樣。這種狀況下,孩子往往不理會大人的要求,繼續為所欲為。

例如孩子一回來就把襪子丟在地板上,隨後跑去看電視。這時,你要求孩子「把襪子撿起來,誰叫你亂丟?不要看電視,去把襪子撿起來。」「我已經跟你講了多少遍?動作快,你到底有沒有聽到?你再不撿起來,到時妹妹滑倒,我看怎麼辦?」「我在跟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只是撿個襪子,有那麼難嗎?」「我數到3喔,你到底有沒有聽到?」「1,你不要以為媽媽不會數到2,我再講一次,快把你的襪子撿起來。」

說到這裡,孩子依然不為所動。

當,媽媽數到3,自己的手也自然而然的動了起來,把孩子丟在地板上的襪子撿了起來。嘴巴邊碎碎念,邊走向後陽台,將襪子丟進汙衣袋。

整個過程看似只是撿襪子,但你會發現我們的指令多到,卻沒有產生任何的作用,無效的指令一一成形。

「這孩子竟然把我的話當耳邊風?」

沒錯,他的確文風不動。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同學,現在把眼睛閉起來。聽好,我只講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眼睛閉起來!你還在看哪裡?」老師邊說邊往座位底下走去。

但是,放眼望去,班上沒有一個人舉手。

老師深呼吸了一下,吞了吞口水,「我再說第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這時,老師仔細的,一個一個瞧著底下的同學。然而,小朋友們雖然都閉起眼睛,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舉手。

老師忍不住心中的那一股怒氣「好,現在所有的人把眼睛張開。」底下有些同學搓揉著眼睛,狐疑的東張西望著,彼此好奇著,剛剛是誰舉了手?

老師走回講臺上,刻意拉高音量,「現在兩兩一組,把書包交給對方,彼此把書包裡的東西倒到桌上,讓對方檢查。」底下發出了一陣騷動。

阿坤突然站了起來,大聲對著老師說「你這麼做簡直就是侮辱我們,把全班都當成賊。」「對嘛!沒有證據,為什麼要懷疑我們是小偷?」「誰稀罕你的筆啊!」阿成與小剛附和著。

「我可沒有說是誰賊唷,我只是要你們彼此檢查書包。反正沒有拿筆的人,光明正大,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不是嗎?不就是把書包拿給對方彼此檢查如此而已。」

綁著馬尾的小玉,趴在桌上,默默流下眼淚。阿亮也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把書包交給一旁的小花。阿偉與小祥則彼此嬉笑著,互搶對方的書包。

「好,如果你們都沒有人要承認,那麼這星期大家就都不要下課。」老師情急之下,脫口說出這句話。「什麼跟什麼嘛!」「憑什麼這樣做!」「抗議!抗議!」同學們鼓譟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我的錢不見。」

當老師面對同學反應「我的錢不見了」,在處理上,請提醒自己,錢不見,不等同於「一定」有人偷了錢,也不等同於在這教室裡,「一定」有同學偷了錢。

當老師直接問班上同學「有沒有人看見○○的錢?」說真的,說這句話等於白說,沒有作用。如果真的有人看見,那就直接把錢交給對方或老師。當然,如果真的有人偷了錢,這麼問往往也不會有人承認。

在公開場合直接討論掉錢的事,也很容易讓班上其他人針對掉錢的同學提出質疑,例如「老師,會不會是他自己在上學的路上掉了」、「或許他根本沒有帶錢出來」、「說不定是他自己在便利商店把錢花掉了」。

這時,當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各種掉錢的可能性,也很容易讓當事人感到被質疑而心生不悅。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玩笑開太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玩笑,可以開。但玩笑,總該適可而止。只是對於孩子來說,玩笑的拿捏總是無法把握剛剛好的分寸。有時,孩子索性用玩笑,用謊言,來做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是無法察覺,玩笑,真的開太大了。


「妹妹,你走開!不要弄倒我的彈珠軌道組啦!」哥哥對著八個月大的妹妹嚷著。媽媽走出房外,不時用眼神要哥哥對妹妹多注意一些。「妹妹,你很煩哩!不要碰我的東西啦!走開!走開!」說真的,與其要妹妹走開,倒不如說要妹妹爬開,比較貼近現實。


妹妹被哥哥的大聲嚷嚷,嚇哭了。「很吵耶!哭什麼哭?煩死了!我再說一次,不要亂碰我組裝好的彈珠軌道!」哥哥氣急敗壞地說著。


「媽媽!媽媽!我的彈珠少了一顆,該不會是被妹妹吞進去了!」哥哥突然大聲嚷著,這回又把妹妹嚇哭了。「你在說什麼?吞進去?這還得了!」媽媽被嚇到了。當然突然的尖叫聲,連帶的也讓妹妹哭得更大聲。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合孩子的需求,我該說謊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孩子愛看電影,是好事。孩子主動表示要看電影,更是好事。只是,有點尷尬,也比較難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想要看的電影不適合看?而讓父母更為難的地方,在於孩子很盧,很堅持:我要看,就是要看!


「媽媽,我要看《小小兵》!我要看《小小兵》!」哥哥在一旁吵著,媽媽當然知道他要看。「媽媽,我也要看《小小兵》!我也要看《小小兵》!」在家裡就是這回事,哥哥想做什麼,妹妹當然二話不說也一定要跟著做。

「媽媽,我要看《小小兵》!我要看《小小兵》!」哥哥繼續吵著,只是媽媽注意到這部電影是保護級。媽媽認真地上網查詢:

『保護級 (簡稱「護」級) :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宜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需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觀賞。』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討厭對方,為什麼不能說實話?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討厭對方,為什麼不能說實話?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許多孩子心中的疑惑。斷然拒絕?勉強接受?迂迴婉拒?或置之不理?

「小玫,明天下午我可以一起到你家玩嗎?聽說阿芳、小蓮和彤彤也都會去。哇!我想明天一定很好玩。」「嗯,可是……」「可是什麼?」「嗯,可是我不能做決定,我還沒問過他們三個人耶!」

「但我要去的是你家,怎麼還需要問別人呢?」「是沒錯,可是……」「所以,我可以去嗎?我真的、真的很想一起去喲。」「可是……」「別在那邊可是了啦!不然我幫你問他們,不差我一個人對吧?」「喔!不用、不用,不用你去問。」「所以,你的意思是……答應囉。」

「你會歡迎我去吧?」「嗯,歡迎是歡迎,只是……」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倒胃口的營養午餐?當孩子愛編謊
作者: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茄子,太紫了。阿光用筷子隨手一撥。花椰菜,唉,長相真的不好看,再撥。豆干咬個兩口,味道不對,索性吐了出來。「怎麼有這麼難吃的鬼東西啊!」阿光心中抱怨著。
 
望著眼前沒動幾口的餐盤,說真的,阿光是倒盡胃口。現在只能先痴痴地等,等待美妃老師指定的倒廚餘時間。唉,廚餘桶真的吃得比我多。每回阿光把剩菜剩飯往桶子裡倒時,總是如此想著。
 
倒廚餘,嗯,是很順手。當下,可是倒得臉不紅、氣不喘。只是,回到家,面對媽媽老愛問個不停。倒廚餘,這件事,當然就成了心中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雖然,班上同學大都知道他這麼做。但是,這可不能讓媽媽知道。
 
「阿光,今天在學校營養午餐吃什麼?」「媽媽,有茄子、花椰菜、豆干、香菇和紫米飯喲。」(唉啊!我這老媽怎麼老愛問這些,又不是在市場調查)「營養午餐 有吃光光吧?」「當然,這還用說,我可餓得很。」(媽媽咪呀,不好意思,我只是沒告訴你,吃光光的是廚餘桶,但我真的很餓。)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該對孩子全然信任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的作業在學校寫好了。」「作業本呢?」「就寫完放在學校啊!」「沒確認,我怎麼簽名?」「嗯!不就告訴你已經寫好了,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哥哥顯得有些不耐。

「你不相信我?」

「相信你?我是很想相信你,只是……」媽媽心中有些疑惑。但是,信任孩子,這是她最基本的態度。但全然的信任,是否也讓孩子變得馬虎、取巧?這一點,媽媽心中是有所顧忌。

「你不相信我?」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責任推給貓:面對幼兒的說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開什麼玩笑,孩子說謊我應該先感到高興?別鬧了,好不好?Oliver現在已經三歲了耶!我擔心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高興。」媽媽雙手一攤,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我不是在和你開玩笑啦!你就先別往一般人的說謊想嘛!」Julia手上持著仍有些溫度的Espresso試著緩頰一下Oliver媽的反應。「唉呦,我看你家Tina現在才一歲多,以後換成是你遇到,和我一樣會煩惱,信不信?」


「你想想,明明是Oliver把牛奶翻倒在地上,你問他『ㄟ,Oliver你怎麼把牛奶弄倒了?』結果哩,他卻回答你『媽咪,不是我!』『是波波走過去,尾巴把牛奶撞倒!』拜託,睜眼說瞎話。明明我親眼看見他弄倒的,不承認ㄟ,還把責任推給我家的那隻貓!波波原本在一旁睡覺,還是被他翻倒的牛奶嚇醒的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謊:孩子的生存之道?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嗯,沒有人喜歡孩子說謊。當然,也不希望孩子說謊、不允許孩子說謊。畢竟,現在的品德教育似乎愈來愈岌岌可危。我的孩子哪可成為道德崩落的那一塊。

但是,當孩子選擇說謊。在你氣急敗壞之前,請先試著想想他為什麼需要說謊?選擇說謊?(別氣、別氣,生氣只會礙事)

難道,孩子說實話會更糟糕?

嗯,這可能是原因之一。畢竟,孩子可是一個熟練的精算師,對於他的說法,你的反應,他可是仔細評估試算過。承認了,說實話,那就準備得承受來自爸媽的處罰。但如果鼓起勇氣,牙一咬,臉皮厚一點,沉住氣。那麼說不定這回矇騙過去,說不定也沒事。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媽媽只要聽一種答案,你先想清楚,想要說哪一個答案?
  • 你先不急著告訴我答案,10分鐘後我會再來問你。
  • 你確定要說這個答案?
  • 別忘了,記住你待會要說的答案。
  • 提醒你,媽媽隨時會問你很多遍?
  • 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真正的答案,你確定要說這個答案?


Photo:Stephen Bowler, CC Licensed.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2.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3.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4.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件事所有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覺得這件事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6.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常處罰優於瞭解?
  7.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先前曾經做過哪些事?
  8.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9.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經嘗試給予同理?
  10.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自己曾經做過哪些改變?
  11. 為什麼您選擇這些改變?
  12. 為什麼您相信這些改變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偷竊?
  13. 關於這些改變您堅持多久?
  14. 為什麼您能相信孩子一定會或不會再偷竊?
  1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
  16.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對於眼前的孩子感到陌生?
  17.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您所關心孩子的是什麼?
  18.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所有權這件事?
  19.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道德這件事?
  20.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法律這件事?
  21.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金錢與物質這件事?
  22.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過於以物質滿足孩子的需求?
  23.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過於以物質填補大人的愧疚?
  24.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曾經做過哪些事使他能夠繼續喜歡自己?
  2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曾經做過哪些事使他能夠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所改變不再偷竊?

  • 如同孩子其他行為表現一般,偷竊行為絕不會僅是孩子本身問題如此地單純。
  • 面對孩子偷竊行為,雖然可能讓大人們感到生氣、愧疚、挫折、憤怒、自責或不知所措等情緒反應。
  • 但仔細思考這件事,或許有他所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或意義。

  • 感謝cl網友在部落格回應上提供如此的議題讓自己有思考的機會,分享25道思考題,也期待在父母、老師及周遭大人的協助下,讓偷竊這回事與孩子說bye-bye。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偷竊的好處是什麼?
  2. 偷竊的壞處是什麼?
  3.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想到要偷竊?
  4. 偷之前,你心裡會有什麼感覺?(例如緊張、興奮、害怕、開心)
  5. 偷之前,你心裡正在想什麼?(例如太好來,現在都沒有人;或我在幹嘛?)
  6. 偷之前,你身體會有什麼反應?(例如呼吸急促、臉紅心跳、口乾舌躁、手心盜汗)
  7. 正在偷的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
  8. 正在偷的時候,你心裡正在想什麼?
  9. 正在偷的時候,你身體會有什麼反應?
  10. 偷完之後(例如3分鐘內),你心裡會有什麼感覺?
  11. 偷完之後(例如3分鐘內),你心裡正在想什麼?
  12. 偷完之後(例如3分鐘內),你身體會有什麼反應?
  13. 偷完之後,你會更喜歡自己?還是討厭自己?
  14. 那一次偷竊讓你印象最深刻?
  15. 那一次偷竊讓你收穫最多?
  16. 那一次偷竊讓你付出最大?
  17. 你下一次預計什麼時候會再偷?
  18. 為什麼你這麼有把握下次不會再偷?
  19. 大人要怎麼做,你才不會再偷?
  20. 你自己要怎麼做,你才不會再偷?

  • 以上這些自我覺察式的對話,重點在於讓孩子能夠在發生偷竊行為後,能夠嘗試思考及覺察,當時可能存在的想法、感覺及反應,同時讓其思考偷竊行為與行為後果的關聯性。

  • 當您在處理或輔導發生偷竊行為的孩子時,建議您考量他們的隱私與自尊,請選擇一對一方式進行晤談。

  • 如同面對孩子做錯事或說謊時的反應,您最可能面臨的挑戰是孩子一律以緘默或不知道回應您,考驗您的智慧與耐心。此時您可嘗試同理,換個立場思考孩子不願意開口的原因,或許您會知道如何繼續問下去。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 當店門口的防盜感應器響起時,在第一時間您是相信感應器?還是相信眼前這位陌生,且被驚嚇住的孩子?特別是當父母沒有在旁時。

  • 您當下可以有許多選擇的方式。
  • 但,您也可能不假思索地做出慣性的反應。大聲斥喝,快步向前,動手檢查,臉露狐疑。
  • 您如同饑渴的獵人一般,發現眼前這隻弱小、驚慌、不知所措、全身顫抖不已的小兔子。
  • 在等待檢查的殘酷過程中,孩子的心靈早已被您的眼神、動作、言語反應所慢慢吞噬、獵殺,尤其是當事後發現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時。

  • 如果您是老闆或店員,當店門口的防盜感應器嗶嗶聲響起時,建議您,微笑,腳步從容地走過去。
  • 『小朋友,不好意思,感應器的嗶嗶聲可能嚇到你囉』『為了看看我們店裡的感應器是否亂發脾氣,可不可以跟阿姨(或叔叔)到旁邊,我們一起看看可能的原因在哪裡?』。
  • 處理過程中,建議您語氣請平緩。
  • 請考量孩子當下的感受,請勿直接在門口感應器旁或人多的場合做檢查的動作。

  • 『相信』永遠擺在您與孩子的關係之前。

  • 如果您發現感應器是對的,接下來您會怎麼做?但,如果孩子是對的呢?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適用對象:當學童的偷竊行為已擴散至其他班級,或常趁班上無人時,未經允許拿取他人物品或錢財等(註:偷竊行為的成因以滿足物質需求為主因,或自我控制行為較弱的學童)。

  • 因應做法:告知行為當事人,為提昇他與同學間的熟悉互動關係,即日起,老師會主動幫他選擇同伴,進行「跟屁蟲與影子」遊戲。
  • 告知行為當事人,無論是上體育課中途要求返回教室拿東西,或上課當中想要上廁所,一律會有「好朋友」陪伴,不會使他孤單、寂寞。

  • 透過同儕緊密的互動,減少當事人任何單獨行動的機會,例如藉故上廁所、獨自留在教室、或全班離開教室時,表示回教室拿東西等,以預防第2次、第3次……第N次偷竊行為的再發生,同時將該學童的注意力轉移至與班上同儕的互動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當你做了什麼事,你會想到要跟別人說。
  2. 當你做了什麼事,你不會想要跟別人說。
  3. 說謊有什麼好處?
  4. 說謊有什麼壞處?
  5.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想到要說謊?
  6. 說謊時,你心中會有什麼感覺?(例如緊張、擔心、害怕、焦慮)
  7. 說謊時,你身體會有什麼反應?(例如口乾舌躁、手心盜汗、呼吸急促、臉紅心跳)
  8. 那一次說謊讓你印象最深刻?
  9. 那一次說謊讓你付出最大?
  10. 你下一次預計什麼時候要說謊?
  11. 為什麼你這麼有把握下次不會再說謊?
  12. 大人要怎麼做,你才不會說謊。
  13. 當發現你說謊時,大人可以怎麼做?

 

  • 以上這些問句,重點在於讓孩子能夠自我覺察出現說謊行為時,當時可能存在的想法、感覺及反應,同時讓其思考說謊行為與行為後果的關聯性
  • 使用這些問句,建議您選擇在一對一晤談時進行,同時語氣嘗試溫和些。
  • 最可能面臨的挑戰:孩子一律以「不知道」或「保持緘默」回應您
  • 果真如此,恭喜您即將進入下一道更具挑戰性的互動與對話,至於如何回應,在此先賣個關子有請您先腦力激盪一下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