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當學童的偷竊行為已擴散至其他班級,或常趁班上無人時,未經允許拿取他人物品或錢財等(註:偷竊行為的成因以滿足物質需求為主因,或自我控制行為較弱的學童)。


  • 因應做法:告知行為當事人,為提昇他與同學間的熟悉互動關係,即日起,老師會主動幫他選擇同伴,進行「跟屁蟲與影子」遊戲。
  • 告知行為當事人,無論是上體育課中途要求返回教室拿東西,或上課當中想要上廁所,一律會有「好朋友」陪伴,不會使他孤單、寂寞。


  • 透過同儕緊密的互動,減少當事人任何單獨行動的機會,例如藉故上廁所、獨自留在教室、或全班離開教室時,表示回教室拿東西等,以預防第2次、第3次……第N次偷竊行為的再發生,同時將該學童的注意力轉移至與班上同儕的互動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