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認為,當父母愛玩,那麼孩子也會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玩興也會出現。
這裡的玩,指的是當爸媽對於生活周遭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想要趨近,探索,接觸,體驗。
無論是往山邊,往海邊,往田邊,往公園,往河邊,往球場,往展覽等。
當父母對周遭事物總是充滿熱愛,這時將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可以很緊密的。
沒錯,現在父母很忙,孩子很忙。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相信,當孩子具備了繪畫的天賦,是無所不畫的。
不論是在牆上,餐巾紙上,聯絡簿上,只要有任何塗鴉的機會,孩子一定把握住任何可以塗鴉創作的時間。
家裡主臥有一面牆,上面塗滿了孩子們小時候的塗鴉。
開始是愛繪畫的姐姐,拿著筆在牆上,天馬行空畫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孩子的拖延,總是讓父母感到頭痛。
可以確定的是,當你不時地耳提面命,千交代萬交代,提醒叮嚀,卻也不見起色。孩子拖延依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我好無聊喔!我可以做什麼?」
當孩子總是抱怨好無聊,這時總是讓我思考一件事,對於孩子來說,平時是如何來看待以及關注生活周遭事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孩子的零用錢,我們到底是採取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還是孩子要的時候,你就給?或是根本不需要給,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就滿足了他們。
在考量這些給予的形式,還是得先回歸到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講,零用錢這件事情存在著什麼意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該不該提醒孩子?
針對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回到對於提醒這個舉動,我們的期待是什麼?
如果只是要讓孩子完成眼前該做的事,或許提醒可以加速孩子啟動。
但如果我們的提醒,是想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這時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於,越是提醒孩子,越是造成反效果。
你可能有疑慮,如果不提醒,不叮嚀,那麼孩子不就什麼事情都不做了。
或許,我們提醒了孩子,叮嚀孩子,孩子是被動完成了我們眼前交代的事。但這不等同於孩子專注力提升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心:一場情境轉換的調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開學了,陶醉27天的假期結束了。一場雨開啟了今日上學去的序曲,很夠意思的,當孩子陸續坐在教室裡,雨停了。雖然,什麼時候會再下雨,不知道。(嗯,宜蘭是如此)
我常說「在宜蘭一切順其自然」,這意思多少在提醒自己,別太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更何況,天氣狀況又不是自己所能操控的。但至少,下雨有下雨可以去的地方,出太陽有出太陽可以做的事。
有時,自己的想法,可以決定行動,改變心情。嗯,至少是自己喜歡的心情。
同樣的,開學了,這是所有的孩子無法改變的事實。(謎之音:但是我肚子痛啊!我頭痛啊!我想賴床啊!總可以改變事實吧!讓我繼續賴在家)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細菌跑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蟲蟲愛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蝙蝠飛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老鼠躲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小蛇溜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兔子跳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黑熊追進去。
- 鼻孔挖挖請留意,別讓車子開進去。
- 雪山隧道廣播,雪山隧道廣播,各位小朋友請注意,小小鼻孔要呼吸,千萬千萬別大意,誤將挖鼻孔當樂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適用對象:學齡前幼兒。
- 發展目的:讓家中幼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習做該做的事,將玩具收拾整齊,各就各位。當違反規定時,孩子必須嘗試感受所有物消失的經驗。
- 與孩子說明遊戲規則:所有的玩具都須就定位,例如收拾整齊擺放在玩具間或玩具箱中。當玩具迷路在屋內四處亂跑時,此時爸爸媽媽將扮演資源回收車,並不定時將玩具回收(放至大袋子或收納箱中)。
- 回收車(大袋子或收納箱)由父母暫為保管,小朋友不能自行前往拿取。
- 回收車(大袋子或收納箱)內的玩具,必須消失一段時間,例如一星期或兩星期,才能由孩子主動提出領回需求。
- 領回時,孩子必須能夠說出回收車內玩具名稱,如果忘記回收車中的玩具,將延長保留時間。
- 當回收車中持續保留孩子的玩具時,日後則適度限制孩子購買新玩具或相同玩具。當然您也可將回收車中的玩具以福袋的方式做為日後增強物的內容。
- 試辦期間,當您在家中發現孩子的玩具在地板上、沙發上、角落邊亂成一團,此時,您可先走至玩具前,對著孩子大聲放送『資源回收車來囉!! 資源回收車來囉!!』,以觀察孩子是否立即出現收拾的反應,及自我覺察玩具有沒有就定位。
- 當回收車正式啟動時,建議您須堅持所約定的遊戲規則,說到,做到。當孩子已經學習並內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將玩具就定位),此時,資源回收車就可逐漸功成身退。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當您幫孩子做的愈多,您會愈來愈聰明,孩子就愈來愈笨。
- 想想看,您會不會幫孩子做了太多?
- 想想看,今天您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了什麼?
- 想想看,當您把孩子的動手機會做完了,長大後他會變得怎麼樣?
- 有時,您會發現自己動手做比較快。問題是,什麼時候才輪到孩子自己開始動手做?
- 收拾起自己的急性子,提醒自己避免迫不及待想插手幫孩子做。
- 很多經驗須要累積,無論是孩子自己拿湯匙喝湯、將吸管插入養樂多、自己將襪子套上腳ㄚ子、學會拿鑰匙開門等。
- 一小步、一小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讓他有完成的機會。
- 當孩子自己動手做,別忘了多給他回饋,強化孩子日後想要自己做的動機。
- 放手,也許您須要一些勇氣。
- 放手,也許您須要對孩子有所信任。
- 如果您想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享受嘗試及學習的樂趣,降低對大人過度依賴,建議您在安全範圍內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 列出孩子所能做的事,放手讓他嘗試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特殊兒童的小便訓練,主要在於讓孩子能學習感覺(察覺)自己的膀胱脹脹,想要上廁所尿尿,並做出表示或直接行動,而非等尿出來才表示要上廁所。
- 當您訓練班上(無論是普通班或特教班)的特殊兒(例如智能障礙兒或自閉兒)小便訓練時,建議採定時、定量讓孩子喝水,並定時(例如每整點或每節下課)帶孩子上廁所(無論其當時是否有上廁所的需求)。
- 當孩子在廁所時,沒有表現出任何想要小便的跡象時,約停留兩分鐘左右,即將孩子帶離廁所,不要強迫孩子一定得在當下尿尿,可等下一整點或下課時再去廁所。或者當孩子沒多久發出想上廁所的訊息,此時可再帶他去廁所。
- 訓練過程中,您可記錄並觀察孩子小便的規律性及次數,並逐步修正他喝水的時間、喝水量及上廁所的時間等。
- 為了避免孩子下課時為了玩(捨不得上廁所,沒有時間玩),或太過於專心玩而忘記上廁所出現憋尿或尿濕褲子問題。建議您可引導班上同儕協助提醒孩子(例如智能障礙幼兒或自閉兒)該上廁所。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選擇起床時間。觀察孩子的睡眠週期,例如是一個半小時或兩小時為一循環,避免在孩子熟睡時段把他叫醒,減少賴床或起床氣的出現。例如當您發現鬧鐘設定在7點時很難把孩子叫醒,此時可以考量提前半小時就寢或把起床時間提前至6點半,從中找出孩子最佳的起床時間。
- 製造清醒氣氛。把窗簾打開,讓陽光透進房間。逐一將房間內的燈光轉亮,讓音樂瀰漫在空間內。您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樂聲,無論是蟲鳴鳥叫的自然情境聲,或是貝多芬交響樂都行,只要您認為可以把孩子叫醒都可以。當孩子還是賴床,有時可將他的身子扶起坐在床上,也許他還是會倒頭就睡。
- 讓孩子經驗遲到的代價。現代父母有時為了不想讓孩子上學遲到,總是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準時到校,就像聯邦快遞一般,使得孩子對於賴床這件事總是不在意,因為您一定有辦法讓他上學不遲到。必要時,應該讓孩子體會一下上學遲到的代價。事先與班級導師溝通,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情況下,嘗試剝奪其應有的權利或增強物,當然別忘了這些須要是他所在意的。
- 非他不可,責任與動機。例如給予孩子任務,安排他擔任早上校門口的糾察隊或朝會的司儀,讓責任感來充當生理上的鬧鐘。或安排孩子參與感興趣的社團活動,無論是一大早足球隊的晨間練跑,或籃球社的投籃練習,讓動機把自己的睡蟲喚醒,讓睡蟲打卡下班。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