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活動與遊戲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活到老,玩到老,樂活在臺北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互動,需要溝通,需要有生命共同經驗與記憶的交集。特別是對於長輩來說,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互動,更是關鍵。

親愛的長輩,和鄰居好友一起出門,在臺北城市裡,優雅自在遊玩吧!

和鄰居好友,一起探索城市的新奇和改變。天南地北聊聊自己對於城市過往的印象與記憶。新與舊,沒有好壞,只有美好的交集。

親愛的長輩踏著輕快的腳步,哼著歌與好友、伙伴優游在這座美麗的城市吧!

在城市裡漫遊,細膩地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是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不論是平靜,愉悅或興奮,是焦躁、感傷或不安。這些都屬於自己情緒的一部分。

同時,讓自己的思緒隨時保持活絡、熱情,不執著在過往的思緒當中。讓自己的想法重新更新,試著以合理的方式,來看待生活周遭以及眼前所面對的一切。

行動吧!在城市裡漫遊,讓自己多些情緒舒緩的視窗。感受微風的吹拂,聆聽雨滴的吟唱,享受陽光的耀眼、月亮的皎潔,與都市中建築的力與美。共同與好友、伙伴們品嚐城市巷弄裡的美食佳餚。嗅聞著城市中充滿生命力的味道。

當長輩在城市裡某個角落,看著自己與兒孫輩漫遊在熟悉的所在,在時間的河流裡,也重新整理那深藏已久的記憶,特別是與這座城市的關係。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玩法一:採多數人同時競賽方式,每次活動建議以4-5人為原則。
  • 以一顆氣球(約一般足球大小)為活動媒介。
  • 給予每位小朋友順序號碼,例如1.2.3.4.5。
  • 活動中,依序從1號小朋友開始將氣球以各種拍、打、彈、推、捧等方式拍出,在落地前,2號小朋友要瞬時接手同樣以上述方式將氣球拍出,依此類推,在落地前,3號趕緊接手,再反覆上述動作,再依序4號、5號。
  • 活動中,如果小朋友來不及拍打氣球,而讓氣球落地,則淘汰。
  • 玩法二:分兩隊,每隊4-5人為原則,進行比賽。
  • 以一顆氣球(約一般足球大小)為活動媒介。
  • 活動中,不須進行順序編號。
  • 遊戲規則,首先由A隊其中一位小朋友開始將氣球以各種拍、打、彈、推、捧等方式拍出,在落地前,B隊任何一位小朋友瞬時接手同樣以上述方式將氣球拍出,隨後再由A隊接手,反覆上述動作。
  • 活動中,氣球一來一往時,每隊僅能有一位小朋友進行上述拍、打、彈、推、捧氣球,如果當中該隊有第二位碰觸道則算失一分。
  • 活動中,如果該隊小朋友來不及拍打氣球,而讓氣球落地,則算失一分。
  • 過程中,每隊小朋友可以刻意將氣球拍打至各個方向或高度,但在第一次發球時,不能將氣球下殺。
  • 同時,每隊小朋友可以採阻擋或卡位的方式,讓對方來不及接球拍打,但過程中,不能出現推擠或拉扯等不當行為。
  • 每輪比賽可事先約定,以哪一隊先獲得多少分(例如5分或10分)即為獲勝。
  • 適合對象及活動目標:
  • 一般幼稚園大班及國小學童(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合作及競賽能力)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主要目標:遵守遊戲規則、提昇自我控制能力、維持適當活動量及動作控制、提昇輪流及等待能力、提昇合作及競賽能力)
  • 亞斯伯格症(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適應競賽及輸贏結果、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團體參與能力)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與家中寶貝來一回『娃娃搭捷運』想像遊戲。
  2. 以面紙盒當做捷運車箱,同時運用家中玩具或物品充當捷運站。
  3. 與孩子一起進行腦力激盪,發揮想像力,設計出各種捷運站名,無論是『肥皂站』『洗髮精站』『小板凳站』『繪本站』『海綿寶寶站』或『拖鞋站』等。
  4. 首先,由父母扮演捷運司機或站務員,協助孩子運用玩偶、填充娃娃一起示範、演練排隊、等車、上車、下車、購票、剪票等想像遊戲。
  5. 隨後,在父母的引導下,改由孩子扮演捷運司機、站務員或乘客,進行『娃娃搭捷運』想像遊戲。
  6. 遊戲中,除了想像、對話的元素外,同時可加入符合孩子能力需求的認知概念練習。
  7. 例如,讓孩子依序說出捷運站的順序、哪一站離『洗髮精站』最遠?哪一站離『拖鞋站』最近?數數有多少乘客搭捷運?誰最先上車?誰最後下車?等。
  8. 遊戲中,嘗試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結,同時多運用日常生活中的語彙,豐富想像遊戲內容。
  9. Let’go『娃娃搭捷運』,一趟適合與家中學齡前寶貝共同搭乘的想像之旅。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初級版遊戲規則:
  • 選擇7位小朋友(人數可自行調整),給予每一位小朋友一個數字代號(例如1、2、3、4、5、6、7)。
  • 將椅子排成一列或在地板上擺上呼拉圈,做為撥電話的號碼順序。
  • 當老師撥出一串電話號碼數字,例如「7251436」後,小朋友必須一起發揮合作精神將此電話號碼依順序排出。
  • 依此類推,重新變化電話號碼,讓小朋友依最快速度完成撥號動作。

  • 進階版遊戲規則:
  • 同前所述,由老師撥出一串電話號碼數字,例如「6254731」後,小朋友必須一起發揮合作精神將此電話號碼依順序排出。
  • 重點是:再次撥號之前,每一位小朋友原先的數字代號,號碼會重新更改,小朋友必須記住每次新的號碼。
  • 有時,老師刻意將撥號數字重複,例如撥打「7723654」,以觀察小朋友的應變能力(例如7號小朋友是否腳踏兩個呼拉圈上,或一個屁股坐兩張椅子)。
  • 依此類推,每次重新變化電話號碼,小朋友依最快速度完成上述撥號動作。

  • 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提昇角色轉換能力、減緩固執行為、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合作及協調能力。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如果您對足球感興趣,如果2006您曾在大螢幕觀賞世界盃足球賽,那麼這首為德國足球代表隊量身訂做,易激發出動感、熱情、能量、有勁的主題歌『OLE OLE OLE』,將讓您耳熟能詳。
  • 如果您真得沒聽過,那麼發揮一下網路搜尋連結的功力,請至Youtube上輸入關鍵字『OLE OLE OLE』,選擇您喜歡的版本與節奏,與孩子一起動感一下吧!!(備註:ALPHA唱片發行過2006 WORLD FEVER 舞爆運動盃大特輯)

  • 進行『OLE OLE OLE』足球賽(別忘了,過程中同時撥放熱情有勁的OLE OLE OLE)。

  1. 將小朋友分成兩組(每組人數建議3-5人),由小朋友自行尋找同伴組成一隊(仔細留意誰具有領隊特質,能夠發揮出協調的能力,讓小朋友共同討論分組的問題解決方式)。
  2. 比賽中,同組小朋友須彼此記住同組伙伴,並能分辨所要踢進的球門在哪一邊。
  3. 由老師講解比賽規則,過程中小朋友只能用腳踢球,不能用手碰觸球,如有碰觸則將球罰給另一隊。
  4. 比賽中,小朋友如出現犯規,例如尖叫、推擠、用手觸球、哭鬧等行為及情緒問題,除吹哨提醒外,視嚴重度以黃色色紙(黃牌)代表警告,紅色色紙(紅牌)代表出場(運用暫時隔離 time out),在一旁觀看。
  5. 利用各種替代物(例如桌子)設計成球門放置在教室兩邊,每隊小朋友必須設法將球踢進球門,他隊則想辦法檔住球(在比賽中動動腦發揮問題解決能力)。
  6. 比賽分成上下兩場,中場可加入10分鐘靜態活動(例如足球彩繪或將比賽過程畫出),小朋友須視活動內容維持適當活動量表現(該動則動,該靜則靜)。

  • OLE OLE OLE活動目標:
  • 理解遊戲規則
  • 遵守遊戲規則
  • 維持活動量於適當範圍
  • 提昇自我控制能力
  • 提昇同儕互動能力
  • 提昇團體參與能力
  • 提昇同儕合作默契
  • 提昇競賽及分組概念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首先由父母示範街頭藝人-默劇表演者(請善用您生動的肢體語言及表情動作)。
  • 街頭藝人-默劇表演者必須靜止不動,除非孩子給您五塊錢(以give me five擊掌代替)。
  • 當孩子一擊掌(give me give),表演者就會隨著音樂、樂器聲或自己的節奏動5秒(時間隨後可任意調整),變換身體姿勢,隨後又靜止不動,依此類推反覆進行。
  • 與小朋友對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街頭藝人-默劇表演者。

  • 適合對象及活動目標:
  • 一般學齡前幼兒及國小學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及發展遲緩兒童等(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維持活動量於適當範圍、提昇自我控制能力、提昇角色扮演能力、提昇身體語言表達能力、增進親子互動默契)。
  • ADHD參與注意事項:是否能夠唯妙唯肖,及充分發揮自我控制扮演街頭藝人-默劇表演者,留意在give me five時,是否容易無法控制、擊掌太多次。
    自閉症兒童參與注意事項:請優先讓孩子進行give me five動作,以觀察其社會互動能力及觸覺反應。
  • 亞斯伯格參與注意事項:留意在扮演街頭藝人-默劇表演者時,身體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多變化,同時對於被give me five時,對於觸覺的反應是否過度敏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遊戲規則:
  • 選擇各種布巾、床單、毛毯、桌巾、大浴巾等。
  • 將上述的材料折成大小不同的形狀(對折成正方形、長方形或三角形皆可),想像成池塘中的荷葉。
  • 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大人扮演貪吃蛇。
  • 撥放輕快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小青蛙在池塘裡、荷葉旁,隨音樂跳躍並發出青蛙叫聲。
  • 當音樂暫停時(大人可適時將音量逐漸調至無聲),所有青蛙須立即跳至布巾、床單、毛毯、桌巾、大浴巾所扮演的荷葉上。
  • 無法跳上荷葉的小青蛙(擠不上荷葉),此時將被貪吃蛇瞬間抓住、準備吃掉(淘汰,先在一旁休息)。
  • 活動中,不時調整及變化荷葉大小,依上述方式反覆進行遊戲。
  • 小朋友必須充分發揮合作,動動腦想一想,如何讓所有小青蛙都能蹲在荷葉上,讓貪吃蛇空腹餓肚子。

  • 適合對象及活動目標:
  • 一般幼稚園大班及國小學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亞斯伯格症、發展遲緩兒童等(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維持活動量於適當範圍、提昇自我控制能力、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合作及協調能力)。
  • ADHD參與注意事項:留意肢體碰撞及衝動控制(預防音樂未結束時即衝向荷葉,及在荷葉上出現推擠動作)。
  • 亞斯伯格參與注意事項:留意主動性與參與性,及近距離身體接觸時的可能存在的觸覺敏感,不適應及不自在反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戲規則:

  1. 採兩人一組方式,將小朋友分為2-3組,每組平均分配各種顏色及形狀積木。
  2. 每組小朋友動腦建構、設計及堆疊出想像中的城堡模樣。
  3. 城堡在建構上必須具備穩定,但同時必須預設陷阱,當他組小朋友移取積木時,容易導致自己的城堡崩塌。
  4. 活動中,透過猜測的方式(例如銅板正反面)決定哪一組可以優先取對方的積木(拆城堡)。
  5. 每次可那取的積木數可預先設定,例如一次取一塊積木或兩塊、三塊積木。
  6. 如果能順利取走對方城堡的積木,前提是不會造成對方城堡的崩塌,則可將所取得的積木加在自己的城堡上。
  7. 反之,當在移取對方城堡積木時,導致對方城堡崩塌,則視所崩塌的積木數量,等量償還給對方。
  8. 最後視哪一組所堆疊的城堡積木數量最多,完成移動城堡的任務,並取得獲勝。

適合對象及活動目標:

  • 一般幼稚園大班及國小學童(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合作及競賽能力)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主要目標:遵守遊戲規則、提昇自我控制能力、維持適當活動量及精細動作控制、提昇輪流及等待能力、提昇合作及競賽能力)
  • 亞斯伯格症(主要目標:理解遊戲規則、適應競賽及輸贏結果、提昇同儕互動能力、提昇團體參與能力)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準備塑膠球(一般球池中常看見的小球),布巾或小被單(愈輕愈薄愈好)。
  • 父母與孩子(兄弟姊妹亦可同時加入)各執布巾或小被單的兩端。
  • 與孩子動動腦,發揮想像力將五顏六色的塑膠球充當玉米花,並放在布巾或小被單上。
  • 準備唱起「爆米花」這首兒歌(會唱當然玩起來較夠味,不會唱也沒關係)。
  • 遊戲開始:一邊唱「爆米花」這首經典兒歌,一邊與孩子有節奏地擺動布巾或小被單。
  • 爆米花、爆米花,一顆玉米一朵花,兩顆玉米兩朵花,很多玉米很多花……請自行接著唱吧!
  • 兒歌唱到最後,由父母與孩子同時用力擺動布巾或小被單,將爆米花向上拋出,騰空落下。
  • 讓五顏六色的塑膠球像下雨般淅瀝嘩啦落下,好激盪出您與孩子的歡樂情緒。




  • 遊戲目標:提昇孩子目光接觸的頻率、維持適當的互動距離、提昇正向情緒表達經驗、提昇想像遊戲能力、提昇手眼協調、提昇節奏感、學習理解遊戲規則及親子合作默契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適用年齡:學齡前幼兒。
  • 適用對象:一般及特殊幼兒。
  • 遊戲目標:1.理解遊戲規則 2.遵守遊戲規則 3.提昇視覺專注力 4.提昇反應力 5.提昇親子互動能力




遊戲方法:

  • 首部曲:月光寶物
  • 將房間燈光熄滅,選擇各種玩具或日常生活物品充當寶物。
  • 將寶物分散在地板草原上。
  • 當月光照到寶物時(以手電筒燈光照射),讓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取得該寶物。
  • 遊戲中請特別留意安全,避免碰撞物品受傷。




  • 二部曲:手電筒之舞
  • 將房間燈光熄滅,孩子必須隨著手電筒的燈光舞動。
  • 當燈光照腳時,孩子須腳踏步。
  • 當燈光照手時,孩子須拍拍手。
  • 當燈光照頭時,孩子須搖搖頭。
  • 當燈光照屁股時,孩子須扭一扭。
  • 當燈光照身體時,孩子須蹲下來。
  • 角色對換,讓孩子扮演燈光師,換成父母自己隨燈光舞動。

  • 三部曲:光之奔跑
  • 將房間燈光熄滅。
  • 父母以手電筒照射牆壁,並適時變換照射位置(例如每三秒,上下左右做光點位置變化)。
  • 此時孩子必須以手隨牆上光點拍打。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適用年齡:學齡前幼兒。
  • 適用對象:一般及特殊幼兒(自閉症幼兒更可嘗試看看)。
  • 遊戲目標:1.提昇親子互動關係。2.提昇想像遊戲能力。3.認識各種認知(口味、佐料)、動作指令。4.提昇精細動作能力。5.給予各種不同的觸覺刺激。
             




遊戲方法:

  • 準備一張小被單鋪在床上或地板上。
  • 讓孩子躺在小被單上,準備做成雞肉捲或飯糰。
  • 腦力激盪,想像各種雞肉捲或飯糰所須的材料(例如各式各樣材質柔軟、無尖銳的玩具或物品)。
  • 問孩子要加什麼料,將五花八門的佐料加進雞肉捲或飯糰上,並以小被單將孩子捲起來、包起來,隨後以各種動作(例如捉、捏、掐、拉、拍、搥等)等方式做成雞肉捲與飯糰。
  • 與孩子角色互換,由孩子幫您做成雞肉捲或飯糰。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