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資優生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代人面對教育,有時都希望能夠「快一點」。當然教育要搶快,既然不能飛,那麼就選擇「用力跳」。一跳、二跳、三跳,國小少一年,國中減一年,高中再來縮短一年。而跳級生也常常成為新聞話題。
 
父母看孩子「跳」,很樂。但對於真正在「跳」的孩子來說,心裡是什麼滋味就複雜許多。
 
跳級非零和遊戲
跳不跳級,不是零和遊戲。雖然,最後終究會有一個答案勝出。但是,關鍵卻在於我們如何來思考「跳級」這個議題。
 
你心裡可能會浮現,「一步一腳印不是比較踏實嗎?讓孩子在學習上,比較輕鬆、自在。他反而可以多出更多時間,去學習他比較弱的情緒跟人際。更何況,如果學校的資優教育做得好,跳不跳級根本不是重點。」
 
孩子除了聰明之外,是需要一些懂得過生活的智慧。當然如果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學習需要,更重要的是他的意願符合跳級,這也是一種選擇。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注完美 近乎苛求」這句凌志汽車(LEXUS)的經典廣告詞,套在資優生的想法上,很是常見。
 
孩子要求完美嗎?或者說,這本來就是他對待自己的方式,還是像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 2014)裡,薛佛學院爵士樂團中,無所不用其極的魔鬼教師特倫斯.佛烈契(Terence Fletcher)對於劇中男主角的安德魯(Andrew)的要求?
 
每個人的標準並不一樣,你的完美和我的完美也不盡相同。或許孩子認為,他有這樣的條件達到所謂的完美。當然,這完美的高度大部分的人可能無法企及。孩子應該學習自我滿足?還是要提防太容易自我滿足可能導致的不進步?

一條完美的繩子,似乎掐住了孩子的脖子。當孩子過度追求完美該怎麼辦?
 
腦海裡的完美戲碼
資優生腦袋瓜裡的小劇場到底在演什麼?是否有一套劇本在走?是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如同好萊塢電影有許多的類型,其實不同的資優生也有不同的異想世界。劇本裡,如何描述完美,對於完美下什麼樣的定義、註解。某種程度也影響了孩子對於完美的反應。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讀者區分資賦優異學生及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學生的相似與相異處。由於在實務上,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很容易被混淆,而導致後續的輔導介入失焦。因此,在實務上,有必要進行認識與鑑別。
 
對於有些老師來說,資優生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往往在課堂上,像是帶來百萬大軍般的壓力,挑戰著老師的班級經營能力。現在,我來談談資優生和ADHD彼此間的關係。 當資優生與ADHD狹路相逢,該如何分辨見真章?


§拋問題進行鑑別
面對孩子課堂上,看似分心的現象。這時,講台上的你,可以試著將問題拋出。通常ADHD的孩子會不好意思地請你「能不能再把問題說一遍」,因為剛才實在是沒有仔細在聽。當然,直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不喜歡思考、不願意思考、很難思考,往往是ADHD的招牌菜之一。

但是,面對資優生,當你把他叫起來的時候,你問他,這時資優的孩子大都可以回答你!而且往往講的頭頭是道、組織清晰、條理分明。有時,他的精明與敏捷反應,往往讓你氣得牙癢癢的——明明他就是沒在聽,為什麼就是考不倒?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讀者區分資賦優異學生及亞斯伯格症學生的相似與相異處。由於在實務上,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很容易被混淆,而導致後續的輔導介入失焦。因此,在實務上,有必要進行認識與鑑別。

收聽頻率相近
資優生的察言觀色能力是比亞斯伯格症高檔。他可以很細膩的觀察到每一個人的表情、動作、說話內容。資優生倒不像亞斯伯格症容易誤解別人的意思。資優生當然有人際互動的需求,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然,資優生也喜歡高談闊論、分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他倒不是不想去聽別人的意見,而是別人對於他所談論的內容,不見得可以馬上理解或追上他的進度。當然,這一點不應該是資優生的錯,也不是其他人的錯。這本來就沒有對錯,只是頻道不同。
 
當物以類聚,相似特質的資優生在一起,這時就容易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這個社會有一個現象:只要你這個人成功,達到世俗認定的成功,你「怪」都沒關係。
 
有兩類的孩子很容易被認為「怪」:一個是亞斯伯格症,一個是資優。
 
許多父母和老師常常懷疑眼前的孩子到底是資優還是亞斯伯格症?
 
我曾經在演講現場詢問了家長、老師:當一個孩子同時具備了資優及亞斯伯格症的條件。一般家長在申請特殊學生身分的鑑定上,往往會選擇哪一個?其實,不用等待對方開口說出,答案早就呼之欲出。當然是:資優。無庸置疑資優生一定是壓倒性的勝出。
 
當然,爸媽寧可相信孩子是「資優」,而不是惱人的「亞斯伯格症」。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