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同儕關係/社交技巧/人際關係/感情/戀愛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喜歡一個人。那種微醺的味道總是讓少強感到陶醉。只是不敢說出口,那份屬於內心裡的愛慕。

 

就如同站在鋼索上,很是害怕與擔心,在脫口說出的那一剎那,殘酷的拒絕讓自己馬上,墜入無盡的深淵。

 

或許選擇擺在心裡面不說,偷偷的暗戀一個人,沒有告白,就沒有失敗。不用去面對那無法預期的結局,或許就讓這份情愫漸漸的擺在內心深處,多少讓自己也感受到滿足。

 

但有時很是痛苦,壓抑著內心裡那一份蠢蠢欲動的心,很怕受傷。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我都沒有朋友,都沒有人和我玩,沒有人想要和我說話,每個人都討厭我,看到我就走開。」

 

當父母聽到孩子說了這些話,內心裡總是感到心疼,卻也無奈,不知該如何是好,安慰孩子嗎?

 

說真的,孩子到了學校,安親班或社區裡。如果沒有玩伴,那麼心中的感受,無論是傷心,難過,無奈,沮喪,生氣,憤怒,將牢牢的把孩子困住了。

 

有些孩子甚至於不想去學校,不願意上安親班,或整天就想待在家裡,足不出戶,也不願意到樓下中庭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青春期,同儕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許多時間,心思,孩子逐漸從父母轉移到同學身上,尋求同儕的接納、認同。同時,在同儕之間尋找歸屬感,支持與寄託。這在青少年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

 

只是並非每個人都那麼容易可以從同儕中,獲得支持、接受與認同。有些孩子總是在門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有些孩子甚至於直接被謝絕在門外。

 

打不進團體,無法融入班上同學之間的對話。

 

自己猶如隱形人,空氣,無足輕重的呆坐在一旁。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孩子和小朋友進行分享,卻令人感到反感、討厭?

 

是分享,還是炫耀?!兩者之間,到底該如何拿捏?

 

玩具分享日,孩子到底該帶什麼玩具到學校,是由孩子自行決定,還是爸媽空中盤旋主導?

 

帶舊的玩具?壞掉的玩具?算不算分享?孩子能不能帶沒有拆封,連標籤條碼都沒有撕下來的玩具?孩子能不能不要帶新買的玩具?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要送小朋友餅乾,給我比較要好的同學。」

「你可以多帶一些,讓每個小朋友都一起和你共同分享,一起共同祝福你啊!」

「我才不要呢?為什麼我要給一些不熟悉的小朋友?特別是,阿強是我的死對頭,我才不要給他吃餅乾呢!」

「可是,如果你只給幾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可能會吃醋、嫉妒,甚至於會覺得你不公平。」

「這有什麼好不公平?我想給誰就給誰,為什麼你們大人都要管這麼多?反正,我就是只要跟我的好朋友分享!」

 

孩子生日到底需不需要帶禮物到學校,與小朋友進行分享?

送小朋友禮物這件事情,到底誰來決定?

是家長的意見?還是小朋友主動提出來?這兩件事,所代表的意思不一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喜歡在學校一個人?

 

如此的一個人,是一種自己的決定?或是被迫的無奈選擇?還是說孩子曾經努力地嘗試,想要找人互動,但是並沒有成功。
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他在做什麼事情?他的情緒反應是什麼?他當下的感受是什麼?孩子是否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當下的一些情緒。無論是平靜、孤單、孤獨、寂寞、無助、無聊或自得其樂。

 

當孩子一個人,周遭他人的反應是什麼?是否出現排擠?是否出現關係霸淩?只要誰跟自己在一起玩,那個人接著的下場就和自己一樣,別人拒絕跟他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父母非常頭痛一件事,發現孩子容易用錢買零食、飲料到學校請客來結交朋友。這令爸媽們心裡很是糾結,擔心孩子的價值觀是否出了問題。更甚者,有些孩子因為缺錢鋌而走險,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偷拿父母的錢來買東西請客。

面對眼前的問題,讓我們區分兩個層次來思考。一是以物質做為交朋友的方式,二是為了買東西請客而偷錢的不當行為。

先就交朋友這件事,值得我們來想的是: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需求是否被滿足?是否在班上總是一個人,被疏離或遭排擠而缺乏親密的同儕關係?如果這些現況確實存在,那我們是否又曾經為孩子做了些什麼?
 
孩子為什麼需要透過請客來討好同學?請客是否真的絕對不行?那在大人的社會為什麼又司空見慣?在這之前,孩子是否已嘗試不同的方式交友而受挫?或許請客已是孩子不得不的下下策?這一切都是我們需要先予以釐清。

進一步和孩子討論請客的比例原則與頻率。如果孩子偶爾為之,或在能力範圍內。同學之間,你請我,我請你,彼此在過程中有一些互動、分享與交流,未嘗不可。除非孩子總是單方面、不斷地超過自己的能力與負擔,或總是以這樣的模式來獲取同學對自己的接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際關係不可能不學就會,這一點,我相當確定。
 
我常常強調一件事情:一張數學考卷不會寫,考卷擺在眼前的桌子上,一個禮拜、一個月後,它還是原封不動地擺在那裡,等待我們去解決。

但是人際互動的問題,卻很容易這一節課和你玩在一起,下一節課你就莫名其妙地被拒絕往來。當事人可能一頭霧水,到底發生什麼事?甚至於,自己也沒做錯什麼事。

你會發現孩子的角色會隨著團體裡的成員屬性、特質與組成,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如同大人般,有時在A團體內被邊緣化,在B團體則是旁觀者,但卻在C團體成為主導者或氣氛製造者。

為什麼孩子需要密切的團體互動?至少,這是最快讓我們了解孩子的一種方式。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常在講:「數學不會,其實它還是擺在那邊。一個禮拜、一個月之後,它還是靜靜地等著你來解題。但是,人際關係很微妙。現在朋友和你一起玩,但是到了下午他就不再跟你玩。」

孩子會疑惑:「我什麼都沒有做錯,但是到了下一節課他為什麼不再跟我玩?」其實,或許孩子真的沒有錯,只是到下一節課,朋友遇見他的好麻吉。因此,朋友選擇了和他玩,而沒和你玩。

人際關係的複雜,其實就在這裡。孩子的交友困惑,也就自然而生。

當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出了問題,或許我們優先試著一一去釐清,這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清楚知道解決的鑰匙在哪裡。

有些孩子問題出在衝突,當然有的是「我打,故我在。我吵,故我在。」有了衝突,多少還證明自己的存在。有些則是疏離,有些則是被排擠。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在即將開始扮演人際小天使時,優先自我評估,現在,我和對方幾分熟?從1分生肉至10分全熟,先將關係現況界定清楚。
  2. 問問自己,什麼是朋友?自己如何界定朋友這件事?
  3. 自我評估,我和對方(待協助的同學)朋友的關係到哪裡?同樣可以1-10自評。
  4. 如果已經有了答案,例如現階段朋友關係3或5,接下來,如何才能往前推一格,兩格,甚至於更多,在往朋友的關係上?
  5. 動腦想想,對方吸引我的特質是什麼,條列出對方的特質優點有哪些?
  6. 動腦想想,我需要花多少時間和對方互動?每節下課?還是部分時間?
  7. 動腦想想,我和對方互動,會遇見什麼樣的問題,並該如何解決?
  8. 動腦想想,在我和對方的朋友關係之間,最大的互動落石會是什麼?
  9. 動腦想想,當其他同儕給予我反對的壓力,我該如何繼續下去?
  10. 動腦想想,我怎麼知道我和對方的關係有沒有改變?
  11. 動腦想想,如果對方感受不到我的善意,我該如何回應?
  12. 動腦想想,是什麼樣的動機,會讓我想要繼續與對方互動下去?
  13. 為什麼要一直讓我動腦想想?因為,如此對於自我覺察在友伴的關係上,又將更為清楚。
  14. 如果您是老師,您希望班上同學擔任人際小天使,請協助他們自我想想,特別是當這些小天使能夠開始動腦想想。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微笑,可以耳濡目染。
  • 微笑,可以滲透感染。
  • 微笑,總是人際互動的第一棒。
  • 微笑,總是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
  • 微笑,總是深藏著化解衝突的魔力。
  • 發自內心的微笑,總是讓人際互動加滿分。
  • 提昇孩子的社交技巧,微笑,是最容易訓練的一件事。
  • 就從Colgate Smile廣告開始,一邊刷牙一邊微笑吧。

sour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0I1OdLiCLI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眼神接觸有什麼魔力?
  • 眼神接觸,並非僅盯著對方的黑眼珠子看。
  • 眼神接觸,往往在對方的眼睛及臉上,進行極細微的點對點位移。
  • 眼神接觸,傳遞著許多負載各式各樣情緒的訊息。
  • 非語言所帶來的強勁魅力,眼神接觸是其中的首選之一。
  • 分享一則韓國廣告短片,讓您領會一下,眼神接觸的魔力。

 

sour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lQm7EXbuA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超連結的微妙,在於從這網頁點選一下立即連結至另一網頁。
  • 超連結讓兩個原本陌生的網頁或網站彼此有了關係。
  • 您的孩子在班上超連結了嗎?
  • 有些孩子的超連結很少,像是自閉症、亞斯伯格或選擇性緘默症。
  • 有些孩子則是容易被拒絕超連結,像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 讓孩子在班上的超連結增加,有時需要導師您的舉手之勞。
  • 精挑細選幫這些孩子組個人際圈,初期只要2-3個超連結就能產生關係。
  • 無論這些關係是爭執,是合作,是協調,是吵鬧。
  • 只要讓時間轉圈轉多了,這些關係連結會因為熟悉而變強。
  • 同儕超連結,無論你是誰?都有權利及機會從班上做起。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同儕關係有如一道道牛排餐,無論點的是沙朗或菲力,無論淋上的是黑胡椒或蘑菇醬,彼此須要幾分熟,每個人的口感選擇因人而異。

  • 有些小朋友七分熟剛好,有些小朋友全熟則須要長時間煎烤,有些小朋友須要幾分熟,自己也不知所以然。

  • 當A遇見B,A覺得B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但B卻覺得彼此的關係還好。
  • 當C碰見D,C認為D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但D倒認為自己的朋友一堆。

  • 享受同儕美味關係,需要小朋友從互動經驗中彼此去感受。

  • 下回遇見你的好朋友,別忘了打個招呼『嗨!同學我們幾分熟?』。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