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要送小朋友餅乾,給我比較要好的同學。」

「你可以多帶一些,讓每個小朋友都一起和你共同分享,一起共同祝福你啊!」

「我才不要呢?為什麼我要給一些不熟悉的小朋友?特別是,阿強是我的死對頭,我才不要給他吃餅乾呢!」

「可是,如果你只給幾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可能會吃醋、嫉妒,甚至於會覺得你不公平。」

「這有什麼好不公平?我想給誰就給誰,為什麼你們大人都要管這麼多?反正,我就是只要跟我的好朋友分享!」

 

孩子生日到底需不需要帶禮物到學校,與小朋友進行分享?

送小朋友禮物這件事情,到底誰來決定?

是家長的意見?還是小朋友主動提出來?這兩件事,所代表的意思不一樣。

如果是家長的意見,這時我們要來思考的是,爸媽這麼做的理由主要是什麼?如果是孩子主動提出來,那孩子想要表達的又是什麼?

同時,在送禮物這件事情,例如以發餅乾為例,到底我能不能只送給自己比較要好的幾位同學?假如不行,那這又是誰來決定?考量的又是什麼?

如果老師的意見是,假如你只送給幾個同學,那其他沒有拿到餅乾的小朋友,他們可能會有意見,可能會抗議。

但請想想,分享餅乾是以自己為出發點,那為什麼又得要規定我,一定要送給誰?難道全班都給?難道全班一起滿足了,沒有意見,這就是我們要的嗎?

如果是這樣,那基於的考量是什麼?

為什麼分享還需要考慮到公平?還是說全班小朋友都拿到,這時孩子們比較不會吵,對於老師來講,就可以比較避免無謂的煩惱。

如果孩子提到,班上20個人,我只要送給除了我之外,其他18個人。那個和我死對頭的小朋友,我不想給他,這樣到底可不可以?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是否就會造成孩子和死對頭的關係更加的惡化?

如果今天孩子真的要送餅乾,給自己心目中比較要好的幾個小朋友,那麼是否可以採取私底下給,而不是公開的進行分享?

當然,私底下與公開之間,我們的顧慮是什麼?

還是說,孩子乾脆不要管,送小朋友吃餅乾這件事情,別人的感受?

單純從生日送餅乾這樣一件看似小事,就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思考點。為何僅僅只是分享,就得要去考慮到別人,或顧及到全班同學的感受?甚至於,讓老師覺得,不要為他帶來麻煩?這是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來思考,一起來討論的現象。


PhotoStarFlames,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網站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購書,請往這裡➡️
博客來:https://bit.ly/3iWFbmG
金石堂:https://bit.ly/3iQGofk
誠品:https://bit.ly/3iYMXN6
讀冊:https://bit.ly/32dTCNo
momo:https://bit.ly/2AWKSQA
※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