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妥瑞症 (9)
- Feb 17 Wed 2021 19:33
《妥瑞氏的春天》妥瑞症不等同於孩子的全部/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Dec 06 Tue 2016 13:44
請給妥瑞症孩子一份友善的對待/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你很討厭耶!你幹嘛學得那麼像?」「唉呀,我又不是故意要學人家。」「你不知道這樣子做,他會多尷尬?」「你以為我也想學啊?還不是,因為他實在是太好笑了。每次他突然發出哇哇哇的聲音,說真的,我自己也被他嚇到!」「他不是故意要這樣子。」「我也不是要故意學他的。」「你別鬧了好不好?」「我哪有在鬧?好啦!好啦!反正我不學,別人也會學。誰叫他老愛發出這些怪聲,老愛做出那些怪動作。」
一旁的阿勝不斷地發出哇哇哇。每回,當他走進學校之前,他就非常擔心自己會突然說出一些*$%#@^怪聲或哇哇哇的聲音。他越不想這樣做,但是越想他就越容易發出怪聲。他知道在自己緊張、焦慮,有壓力。或當他太過疲憊、興奮的時候。這些不自主的抽動(tic)常常不請自來。
說真的,阿勝根本不想要這樣。沒有人可以了解他的痛苦。單單這些不請自來的tic就讓他渾身不自在、難過。那種感覺有時就像被電電到的不舒服。每次只要這樣子的感覺出現,他就很難專心上課,情緒也常常變得非常的不穩定,很容易動不動就發怒、不耐煩。當然,這一點也讓同學不以為然。往往同學會覺得,你自己愛發出怪聲、愛做出怪動作,幹嘛自己又愛生氣?
阿勝心裡苦,阿勝不說。藍瘦,香菇。難受,想哭。
演講中,談到同理心時,我常常舉出一個例子。當你帶著tic到便利商店,這時你不段發出一些怪的聲音、動作、表情。你對著櫃檯的服務人員說「小姐,*$%#@^來杯City Coffee,不要加糖*$%#@^,不用續杯……」這時,我常常問現場聽眾:「你敢不敢這樣做,只要5分鐘就好?」
- Jun 11 Fri 2010 01:45
5部妥瑞症短片分享/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WdnQZGSc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atRZH7fFB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44IqPkT5bM&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hlyXQeAL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ACxCUt3DUc&feature=related
- Dec 16 Wed 2009 21:53
妥瑞症不等同於孩子的全部/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妥瑞症需要被認識。
- 妥瑞症需要被瞭解。
- 妥瑞症需要被接納。
- 妥瑞症需要被同理。
- 妥瑞症不等同於孩子的全部。
- 沒有人期待自己伴隨妥瑞症。
- 沒有人願意讓tic在自己的身上作祟。
- 妥瑞症tic發作總是讓人不舒服。
- 但你的友善眼神確實能夠使這些不舒服獲得減緩。
sour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WdnQZGScs
- Dec 10 Thu 2009 11:02
妥瑞症 の tic像什麼?/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妥瑞症的核心症狀很清楚,tic,不自主的抽動行為,無論是動作上,或是聲音上。
- 如何傳神地描述這些無預警快速、急促、刻板,重複發生的突然動作,或許透過影像會讓自己更加深刻。
- 這則Cadbury 巧克力的動眉毛廣告短片,不經意地也傳達著如同 tic 的唯妙唯肖。
- 妥瑞,必須被瞭解。
- 妥瑞,必須被接納。
- 雖然孩子深受妥瑞症 tic 的困擾,但妥瑞症不等於他們的全部。
sour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blWq3tDwY
- Nov 05 Thu 2009 09:25
同理妥瑞症の一些想法/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眨眼睛、嘟嘴巴、聳肩膀、扮鬼臉、咧嘴、點頭、晃腦、臉皮跳動、清喉嚨、發出怪聲、低吟聲、擤鼻子聲、發出奇怪音節、說髒話或穢語,這些不自主抽動(tic)常困擾著妥瑞症。
- 想走進深受tic折騰的妥瑞症孩子的內心感受,或許您可以閉起眼睛想像一些場景,同時感受一下當您化身為這些場景中的主角,是否會讓您有股想奪門而出,裹足不前或難以自容地焦慮。
- 想像著,自己在人潮擁擠的捷運站,同時在等候及上車的當下帶著上述這些不自主的抽動,如同上述所指眨眼睛、嘟嘴巴、聳肩膀、扮鬼臉、咧嘴、點頭、晃腦、臉皮跳動、清喉嚨、發出怪聲、低吟聲、擤鼻子聲、發出奇怪音節、說髒話或穢語。
- 請問您能否自在?
- 特別是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您的動作型的tic或聲音型的tic上。
- 想像著,當您在速食店排隊等候點餐,這些不自主的抽動又來搗蛋、做怪,您是否依然自在?或焦慮不安?
- 想像著,當您在上學進校門那一剎那,當您在夜市逛街,當您在台上說話,當您在任何有些壓力,但不自主的抽動又無預警出現的地方,您的感受會是如何?
- 如果這些也讓您有股想奪門而出,裹足不前或難以自容地焦慮。我想,深受妥瑞症困擾的孩子更是如此。
- 同理,是一段必要的路。同理,是一段大人必需優先學習的課題。
- Mar 17 Tue 2009 14:31
當tic呼之欲出:給妥瑞症兒童的7點小叮嚀/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有些妥瑞症兒童在即將出現不自主的眨眼睛、嘟嘴巴、咧嘴、點頭、晃腦、聳肩膀、扮鬼臉、臉皮跳動、清喉嚨、發出怪聲、低吟聲、擤鼻子聲、發出奇怪音節、說髒話、穢語等tic時,有時會感受到一些些呼之欲出的徵兆(雖然有時可能是心理的作用)。
- 建議平時多讓妥瑞症兒童練習對身體訊號的自我覺察,特別是妥瑞症兒童發現自己不自主的抽搐或不自主的抽動(tic)似乎將出現,此時,心理師有些小叮嚀提供給妥瑞症兒童做為因應的方式。
- 閉起眼,深呼吸,試著緩和自己緊張、焦躁、不安或過度興奮的情緒。讓情緒維持在平穩的狀態,多少能夠有效緩和及安撫愛搗蛋的tic反應。
- 找件事情做,轉移注意力。這些事情最好是對自己輕而易舉的事,或是能夠讓自己感到輕鬆的活動。
- 注意力的轉移,同樣能夠讓緊張、焦躁、不安等焦慮情緒暫時解除警報。同時,tic的頻率及強度也多少能夠下降。
- 情況如果允許的話,試著讓自己散散步,透過平穩的步伐及呼吸的調節,同樣能夠請tic乖乖,別搗蛋。
- 當tic仍然不死心地急敲你的門,再次閉起眼,嘗試讓腦海中自動撥放,想像能夠讓自己輕鬆、自在、舒服的畫面,甚至於加上自己哼唱的背景音樂都可以,只要能夠緩和妥瑞症兒童的情緒。
- 建議妥瑞症兒童遠離太容易讓自己感到緊張、興奮的刺激,特別是在這些情況下,你的tic總是不請自來。
- 當妥瑞症兒童真的感到疲憊時,或許該是拉下身體的鐵門,讓自己徹底的休息一番,讓tic沒戲可唱。
- Oct 12 Sun 2008 19:14
對面的妥瑞走過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晨光時間,試著與班上同學進行一場腦力激盪對話。問問小朋友,當自己感到緊張時會有什麼反應?
- 有的人沉默不說話;有的人捲捲頭髮;有的人手心冒汗;有的人說話結巴;有的人勤跑廁所;有的人咬咬指甲;有的人反覆轉轉筆;有的人面無表情;有的人到處走來走去;有的人腦筋一片空白;當然有的人會眨眼睛、嘟嘴巴、聳肩膀、扮鬼臉、咧嘴、點頭、晃腦、臉皮跳動、清喉嚨、發出怪聲、低吟聲、擤鼻子聲、發出奇怪音節、說髒話、穢語等。
- 這說明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他表現出或反應出緊張的方式,當然上述不自主抽動的tic(劃底線部份)也包括在其中。
- 問問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自己最困擾、最不滿意自己、最在乎自己是什麼事?
- 有的人害怕別人說自己胖、動作慢;有的人覺得近視深,戴眼鏡吃麵時最討厭;有的人為自己容易分心,成績毫無起色感到頭痛;有的人羨慕同學人緣好,對於自己常被排擠感到受挫;有的人則想把自己變強壯,對於老是傷風感冒掛病號覺得無力與煩躁;有的人也許一直無法接受不聽話的tic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醫生叔叔阿姨還稱這種為妥瑞症,怪怪的名字,也擔心同學覺得自己怪怪的。
- 這說明一件事,每個小朋友對於自己的身體與心理都有他/她煩惱的事,當然被妥瑞症困擾的孩子也一樣。
- 讓孩子們知道,他們都一樣,也都不一樣。一樣的是,每個小朋友都有喜歡做的事,應該做的事,討厭做的事,共同學習的事,及開心交朋友等一些事。不一樣的是,每個小朋友都有屬於自己的煩惱與限制。
- 讓班上小朋友試試看,面對妥瑞症同學帶著tic走過來,自然地對他微微笑、說說話,試著將他臉上跳動的tic想像成他配戴的眼鏡一般,接受它。
- 試著減少對妥瑞症學童動作上的tic,或聲音上的tic過度注意,及移除異樣眼光。友善的班級情境,將為這些妥瑞症學童帶來舒壓、減壓的效果,間接地,讓這些愛作怪、不請自來的跳動tic不告而別。Good-bye my tic。
- May 15 Thu 2008 00:28
關於妥瑞症的二三事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核心症狀:不自主的抽動(tic)(試著唸出這個英文字)。
- 常見的 tic 表現:有動作,有聲音。有時個別出現,有時同時出現。
- 這些 tic 動作及 tic 聲音,本身無法控制,常常突然、快速、重複、刻板、無法預期發生。
- 常見的 tic 症狀,例如眨眼睛、嘟嘴巴、聳肩膀、扮鬼臉、咧嘴、點頭、晃腦、臉皮跳動、清喉嚨、發出怪聲、低吟聲、擤鼻子聲、發出奇怪音節、說髒話、穢語等。
- 這些 tic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想逗您笑。
- 無論威脅或利誘,仍然無法讓 tic 消失。
- 壓力愈大,tic愈出來搗蛋。
- 無聊、興奮或太過於疲憊, tic也容易跑出來湊熱鬧。
- 這是一種屬於中樞神經系統上的毛病,不是孩子愛作怪。
- 有時 tic常常一天內發生很多次,頻率高時甚至於天天來報到,或一陣一陣。
- 妥瑞症常見的難兄難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強迫症(OCD)、攻擊行為及睡眠異常等。
- 建議轉介:兒童神經科、兒童心智科。
- 建議書籍:又抖又叫-鬥陣妥瑞症(王煇雄.郭夢菲合著,新迪)。
- 臨床心理介入重點:提昇孩童正向態度及正向想法接納自己的妥瑞症狀,轉移注意力在其他事物上,減少對 tic 症狀的過度注意(無論是孩童本身或他人),提昇孩童的壓力因應與調適能力以減緩 tic 出現的頻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