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習/考試 (9)
- Oct 10 Mon 2022 15:34
天啊!讀不下書,考試有壓力怎麼辦?/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Jun 30 Wed 2021 18:39
孩子剛剛學認字,請別讓他倒胃口/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有些孩子在剛進行文字的認識階段,往往沒有辦法清楚分辨、釐清、記憶、分析這些字,與其他字的差別。就像大多數的人閱讀韓文、泰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符號,總是感到陌生,老是記不住字,或難以書寫出來。
文字是一種符號,為了讓孩子對文字符號產生感覺,就有待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趣的學習內容。特別提醒自己,與其給予抽象的符號,讓孩子壞了學習的胃口。倒不如,當孩子開始認識文字、指認文字時,以他切身的經驗為原則。
要讓孩子比較容易記住生硬的文字,我會建議先從他所熟悉、擅長、有畫面的事物,可以開口說出的詞彙開始練習。例如當孩子在生活中,搭乘過捷運,但未曾親眼見過平交道,這時認識「捷運」兩個字會優先於「平交道」。
現在以漢堡為例,當我們說出「漢堡」兩個字,對孩子來講,在他的腦海裡,已經可以清楚將「漢堡」的聲音與漢堡的模樣(無論是蜜汁烤雞堡、勁辣雞腿堡、咔啦雞腿堡)進行連結。
- May 31 Mon 2021 20:06
無所不在的學習-和孩子玩一場文字遊戲/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對我來說,生活中,無奇不有。三年多前,在逛Mitsui Outlet Park 林口的美食街。曾在臉書上,留下這段話:
醉翁之意,不在吃,竟在「字型」。突然發現,僅僅欣賞著「字型」,心情竟然也可以放鬆起來。哇!自我紓壓力又再度升級。生活,又多了番趣味。
- Feb 27 Sat 2021 17:03
孩子,你真的不需要什麼都懂/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你能不能專心一點,別老是東張西望,這單元教這麼久了,怎麼還是學不會?你看一看其他同學都已經算得滾瓜爛熟了,你再不努力一些,我看你數學就永遠墊底。」
老師說歸說,但對文泰來說,仍然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反正大人這番話,已經聽了不知多少次了,都已經可以倒背如流。
- Dec 04 Fri 2020 17:06
誰說禮物多多益善?!獎勵,適可而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爸爸,你這次準備要送我什麼禮物?你有說過的,這回考試如果我考得好,你答應要買禮物送給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知道,我哪一次說到沒有做到?只是,你要這麼多禮物到底要幹嘛?更何況,家裡東西那麼多,房間堆的像座山一樣。」「我不管,反正,你答應我的,只要我考上前三名,你說好的禮物就一定要買好。」「好啦!好啦!我看賺的錢,都不夠讓你花,你真的是生來消費的。」
孩子動不動,就跟我們要禮物,到底爸媽該如何是好?
面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表現,待辦事項或課業要求,我們總是會以獎勵,來作為誘因。
- Apr 30 Mon 2018 23:13
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你選擇哪一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如果在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表現上,只能二選一,毋庸置疑,我寧可選擇前者。
在校園裡,班級裡,依成績排名下來,一定會有墊底的幾位同學,在後面苦苦承受著他人的冷嘲熱諷以及自我挫敗感。在國英數社自的學科裡,這些孩子總是困在低成就的泥淖裡,無法自拔。因此,時而逃避面對學科學習這件事。甚至於,產生了習得無助感。
這種狀況,總是讓爸媽在一旁,看得心著急,不時催促者。甚至於各種威脅利誘的籌碼與伎倆,全部搬上檯面。我們使盡全部的力氣與心力,希望能夠讓孩子在學科分數上有所突破。
「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認為成績很重要。心理師,到底成績重不重要?」在一場演講後,一個國中女生趨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回答她:「成績讓我們多了一些選擇的機會。」她似乎懂了一些。
只是如果我們僅聚焦在學科上,這類在課業成績墊底的孩子,依然顯得無力。學業表現,當然是重要。只是對這些孩子來說,或許我們可以先跳脫學科,試著陪伴孩子一起找出他相對擅長的興趣與能力。好讓他看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提升自我肯定以及產生內在學習力。
- Apr 24 Fri 2015 23:45
回到初衷—你覺得孩子需要上才藝嗎?
回到初衷—你覺得孩子需要上才藝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唉呦,我跟你說,你不曉得Bryan現在才藝班收費可貴的很。要不是,他老爸還算蠻能夠賺錢。不然,我看他的天賦可就真的是浪費掉了。」Bryan媽說完攪拌了一下眼前的卡布奇諾咖啡,啜了小一口。
「哈!所以你是要跟我強調你先生會賺錢,還是Bryan的鋼琴天賦?」Lisa半開玩笑地問著。「嗯,你也真是的。當然是跟你聊Bryan啊!我家那口子會不會賺錢,倒其次啦!」
「但說真的,為了挑選適合Bryan的鋼琴老師,我可是費勁了心力才好不容易找到現在的Emma老師。要不是我千拜託、萬拜託的,不然可真的輪不到我們家Bryan上課。你也知道,這種要排隊排很久的課,收費當然也不便宜。」
「我想,Bryan能夠彈一手好琴,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我比較好奇的是,既然他的琴藝都已經這麼純熟。信手拈來就能彈奏一曲美妙動人的樂曲,所以你再幫他安排這些課程的目的是?」
- Jan 24 Sun 2010 06:48
關於記憶提取の一些想法/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有時父母常抱怨孩子為什麼總是學了就忘,總是記不起來,學不會。
- 孩子的記憶,不止是單純地聽我們大人滔滔不絕地講。
- 我們是否曾經仔細想過,一遍又一遍的解釋說明,孩子是否能夠確實理解?
- 記不起來,有時並非僅是注意力不好。
- 對於當下訊息的缺乏理解,往往也很難讓孩子將我們所給予的刺激予以儲存在腦海中。
- 當然,就更難在茫茫大海中進行提取。
- 如何來判斷孩子是否理解?
- 試著觀察孩子的反應,也就是記憶的提取,是一項可以參考的指標。
- 無論是孩子說,孩子寫,孩子讀,孩子算,孩子做。
- 只要是他任何的產出,都是一種記憶的提取。
- 重複練習,有時能讓孩子反覆經驗記憶的提取。
- 每提取一次記憶,就像在牆面上再塗上一層油漆,讓記憶更為牢靠。
- 建議您,觀察孩子在學習新事物時,他是需要反覆多少次,才比較能夠迅速及確實地記憶提取順利,這也就是我們所判斷的學會了。
- 瞭解孩子的學習模式,多放手讓孩子經驗做,那麼記憶提取或許也能一路順暢。
- Jan 27 Sun 2008 20:35
1張A4紙的10種學習效用/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 摺成紙飛機,訓練想像力。
- 在上面塗鴉,發揮創意。
- 對摺、對摺、再對摺,認識大小概念。
- 將紙撕一半、再撕一半、再撕一半,除分辨大小外,同時訓練精細動作。
- 如果撕得夠小夠細夠多,爬上小桌子,拋向空中當成雪花落下。
- 放在娃娃上當棉被,放在頭頂上想像成龍貓的雨傘,提昇想像遊戲的功力。
- 中間挖個小洞,玩眼神對看遊戲。
- 挖兩個小洞變眼睛,挖一個小洞鼻子透氣,挖一個小洞讓嘴巴說話,加兩條橡皮筋當成面具。
- 用小手拍打紙,發出像鼓聲般的節奏。
- 天氣熱了當成扇子,揮動一下讓自己涼快一下。
- 1張A4紙當然不止這10種學習效用,動動腦再來另10個效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