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歐菲斯星球上,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職場生態在一般人來看,盡是複雜、暗黑、險惡。每個人,試著在這現實與殘酷當中,極盡所能尋求生存之道,以不至於消失、滅頂。

潛規則所喚來無所遵循的焦慮

職場上,充斥著潛規則,這讓面對事物總是需要有一套既定標準的亞斯伯格症成人來說,總是讓自己如墜五裡霧中。面對人與人之間的灰色地帶,除了困惑,焦慮,衝突,質疑,挫折,生氣,憤怒,傷心,難過,複雜的情緒交疊著,往往也理不出頭緒。

對於亞斯伯格症成人,如何適應情境的變化,一直都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然而,職場工作上,卻分分秒秒,不時流動變動著。好不容易適應了當下的情境,突如其來的一通電話,一個交辦事項,立即又造成了情境的變化。

職場工作充滿了現實,與人性的暗黑與複雜,且每個人對於亞斯伯格症的誤解、不解以及成見,在工作中,得不斷的磨合再磨合,往往讓亞斯伯格症朋友們承受了許多無人知曉的內在焦慮苦楚。

解讀社會線索與溝通的限制

亞斯伯格這群人在解讀社會線索上,總是有他們的限制,雖然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的透過社會化,多多少少,記憶的,背誦的,套用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然而,職場的複雜性,卻很難讓這些朋友們,很快找到相對應的答案。

亞斯伯格症在溝通表達上的特殊性,往往讓地球上的一般人來說,摸不著頭緒,無法實際瞭解他們所要表達的訊息。這也使得亞斯伯格症成人在職場上,總是陷入與人的衝突、疏離、矛盾,一而再,再而三,如熱浪般一波一波襲來,讓自己招架不住。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個靈魂,愛的對話,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讀劇本
《美麗沉睡者》劇本,第45頁,愛是什麼?四個人,化為劇本中的SJ、SB、SG、SM,一字一句地對照,朗讀著。

嗯,初嚐如同未放入各種感情的調味,朗讀起來也是平淡。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讀著,未必懂著劇中角色的感受。

要入味,嘗試同理劇本角色,試著調整朗讀的語氣、音量與音調。味道,開始浮現。語言的魅力有時也在這裡,一點點的微調與改變,情緒的經驗往往開始瞬時起了變化。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舞動心關《水面上與水面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手の思考
自己總是習慣讓思緒在腦海中,恣意地任其自由飛翔,無論往東向西,朝北轉南。9月5日夜裡,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一切翻轉,思考轉交由「手」來述說,讓手來帶領自己往任何的方向前去。

你我的手可以如海豚般在蔚藍的海洋裡舞動跳躍,或似海鷗般在無垠的天際翱翔,或有如高速奔馳的保時捷跑車,當然,你我的手也可以化為在叢林裡迂迴的冷靜爬蛇。

無論手的思考以何種想像之姿呈現,試著搭配你我的舞動步伐,讓手的思考與腳的舞動,一起帶著心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創造,旅行。

沙發の關係創造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施與受,優游平衡/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回溫の柔軟
身體是需要適時地給予呵護,所以動作的熱身就成了在基隆信望愛《天使宅急便工作坊》中,一道如同儀式般的程序。熱身,總是讓身體的覺察定期地複習、再複習。因為複習,所以理性的心就與感性的身體更熟悉。

側邊伸展,輕輕敲醒著身體沉睡已久的柔軟。曾幾何時,僅僅只是盤腿而坐的姿勢,對於我這長期思考轉動,行動在點與點迅速位移的中年男子,總是一件苦差事。而現在要讓臀部固定在地板,左手臂垂直向右伸展,或右手臂垂直向左伸展。雖仍顯得吃力,但已約略能夠受到身體柔軟的呼喚。

因為複習,僵硬的身體慢慢回溫、加熱。我確信,只要你我願意,慢慢啟動身體的伸展開關。在20拍的節奏伴隨下,同樣可以化如同大王椰子般的脊椎,轉為輕柔的蕨類,甚至於感受到她的動感。

白玉の蓮花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婆娑起舞/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花開花落
生命有時需要水份與空氣滋養,有時需要陽光來引導花朵的綻放方向。在基隆信望愛,《天使宅急便工作坊》中,每位成員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吸收不盡相同的養分。有些種子初來乍到,有些已成美麗花朵,枝葉自由伸展、綻放。

嘉容導演如同細心的園丁,在活動的開始,引導資深的種子帶領這座花園裡的新生。再次雙手雙掌碰觸形成一朵美麗的花,將左右前臂緊靠,讓美麗的花朵向上延伸。向左、向右、花開、花落、花落、花開,讓身體有各種伸展的可能。

手創の溫度
我們很容易期待別人可以為自己帶來一些溫度,暖暖自己的心,貼貼自己的背。但溫度是可以手創的,是可以隨時自己來呵護自己。一個示範,一個引導。在嘉容的熱身帶領下,搓搓自己的手,讓速度與力道燃起不同程度的手溫。輕輕撫摸自己的耳朵、臉頰、額頭、脖子及髮梢。一個細微的小動作,讓溫度與觸覺帶著自己的心,如同在歐洲中古世紀的身體城市中,導覽、漫步。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の花朵,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微笑綻放/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伸展花の手
蘇拉颱風的這一天,《天使宅急便工作坊》持續在基隆信望愛,滋長。當身體緊了,要進入心,往往就困難了。身體的啟發,最為基本,有時也最容易被遺忘。常常自己戲稱「我都是靠意志力過活」,嗯!乍看之下,理性與正向的思考,似乎是支撐自己工作與生活的脊椎。但真正隱藏在身體的它,卻讓我刻意視而不見。

將雙手雙掌碰觸形成一朵美麗的花,隨後將左右前臂緊靠,接著讓這美麗的花朵向上延伸。嗯!問題來了。陪伴四十多年的身體卻不聽使喚,要讓這花朵向上延伸談何容易。雖然,答案早就呼之欲出。身體的熱身,在水面上與水面下,在張嘉容導演的細心、貼心的引導下,既然花朵無法向上延伸,了解自己現階段的底線與極限(當然這極限一定可以慢慢地突破,只要自己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適度調整,再幻化成另一種練習來呈現。

翻滾吧!歐吉桑
身體放鬆、躺平。雙手向上伸展,腳伸直。用腳啟動,賦予力量,讓身體正反翻轉,維持一直線。不同活動的型式轉換,呼應著嘉容導演對於每一位成員身體狀況的細心與關照。讓自己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學習自我覺察身體與空間的關係,也不斷提醒自己去感受身體每一部份。哪個部份該用力,如何用力,該放鬆,如何放鬆。很多事,只要開始行動,就有認識與了解的機會,身體覺察也是同樣的道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遇見不倒翁的身體與空間探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是貓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最愛張嘉容導演所引導的「想像」,一種熟悉自我身體的最快、最自然,也是印象最深的方式。7月18日,基隆信望愛,天使宅急便工作坊第二場,幸運及幸福地,我身處其中。

先來想像自己拉直了頭髮,同樣地也讓自己的脊椎,拉直。持續蕨類脊椎的曼妙想像,練習與感受脊椎的每一段,彎曲、彎曲、彎曲,回復、回復、回復。脊椎,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身體是否僅停留在似曾相似的陌生,對我這中年的自己。

我是貓,運用身體姿勢,化為存在著任何情緒的貓。無論是雙手撐地、雙臂向前伸展,或弓著背或圓著身軀,無論是放鬆雙肩,腰背下沉,凹下自己的脊椎。如同謎樣的貓,你可以透過身型的變化,練習自我的情緒覺察。想像,果然不一樣。

不倒翁的信任支撐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水面上與水面下》,身體與心靈的曼妙起舞/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掀開朦朧的身體面紗
走進水面上與水面下的世界,如同賜予了我一把開啟身體認知的鑰匙。值得玩味的是,40多年來,總是深信對著自己的身體是當然是熟悉的。但,如此的深信,說真的,還真是蒙著一股朦朧美。在這一層層看似曼妙的紗當中,其實有著一股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逃避或消極。

是該面對自己身體與心靈對話的時候了。這是當自己決定以初學者的身份,開始嘗試接觸水面的一切一切。在7月11日,姐姐8歲生日的這一天早上,一段由身體認識自我的曼妙旅程在基隆啟動。一場由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與財團法人威盛信望愛慈善基金會主辦,張嘉容導演所帶領的天使宅急便工作坊,溫馨地揭開序幕。

水面的信任與自在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水面上與水面下》悠遊自在地,呼吸/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長期以來總是認為信任是由我的腦袋裡的認知來決定。很理智的、很清晰的透過先前的經驗來衡量要給予彼此信任多大的重量。

冷凍水餃的人際疏離

熟悉與陌生,往往左右著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的強度,與連接是如何的緊密。有時想想,如何瞬時將彼此的陌生慢慢地解凍、退冰。哈!人與人之間有時還真像冷凍水餃一般。

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如冷凍水餃般的疏離,你能感受到從冰庫中取下的麵皮上的冰霜。在彼此的陌生之間,你想要時間來解凍、退冰,再慢慢調整適當的水溫。隨後,小心謹慎地把水餃一顆一顆放入鍋中。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 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2012夏季班

你想透過肢體舒展,來釋放情緒與壓力嗎?
你想透過感覺統合,打開感官放鬆身體嗎?
你想透過戲劇遊戲,來提升溝通的技能嗎?

你想透過故事分享,來找回失落的親情嗎?
你想透過角色扮演,舞動創意表現自我嗎?
如果這是你想要的,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使宅急便工作坊》活動訊息
講師:張嘉容(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團長/編導)


一起放鬆身體、抒發情緒
說演生命故事及分享愛與溝通
學習疼惜自己與自助助人!

講師:張嘉容(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團長/編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面上與水面下:讓身體當家作主
我很清楚認知在自我當中,長期屬於強項,常壓倒性地引領著情緒與身體往某個方向前去。過往,身體語言與肢體動作往往被我封存許久,無聲無息。

5月22日,在吉林路上的采風樂坊,首次接觸張嘉容導演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參與泛自閉家族戲劇故事工作坊。瞬時,自我的習慣開始被顛覆。認知退場,身體粉墨登場,自我將由身體發聲。經驗略顯陌生,但我想,身體、認知與情緒的默契搭配,將在「水面上與水面下」的淬鍊中,有著全新的自我體驗。

退去框架:讓角色歸零
心,在「水面上與水面下」浮浮沉沉。我知道,自己的第一道功課,在於如何自在地退去原先助人工作者的專業角色框架。以歸零的態度,讓自己如海綿般,飽滿地學習這一段由身體引導的特別經驗。

感恩,嘉容導演的引導,及工作坊伙伴所營造的信任氛圍,很自然地讓這框架,瞬時地在自己身上漸漸移除,雖然肢體的僵硬仍然習慣性地存在。但,心已釋放。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