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王意中的推薦序及導讀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面對管教,我們都需要勇氣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在演講的場合中,我常常半開玩笑說「親職講座的保存期限不到二十四小時」。說這句話的用意,其實有些語重心長想和父母分享——親子教養這件事,關鍵就在於你的執行力。否則,演講聽完,一切隨風而逝,親子關係依然停留在原地。


每個人都曾扮演過「孩子」這角色。但是,當自己轉換成「父母」而面對眼前的「孩子」時,卻很容易浮現出一種似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親子關係很容易卡關。特別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所需要的功力、等級、配備與段數得相對提高。否則不是落入疏離,就是彼此衝突不斷。


有些父母很懊惱,心裡總是疑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很難管、不好教?」雖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質與教養格調。但在親子關係上,卻很容易陷入過與不及的管教。不是過度呵護、監控、服務到家讓孩子成為媽寶、爸寶。再不然,就是誤把放任當放手,結果親子關係弄成不知道該如何管的地步。


在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的臨床工作上,父母或其一的參與及陪伴,常常是必須的要求。關鍵就在於,面對孩子成長上的困境,及教養上的衝突。孩子不會是唯一需要調整的人。甚至於,有時孩子相對單純,暫時可以停止前來。但比較尷尬的是,爸媽可能需要繼續接受親職諮詢,以覺察自己的管教方式,並嘗試改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來到亞斯伯格的內心世界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亞斯伯格症,總是如同星空般的謎樣。讓人覺得似熟悉,但又摸不著頭緒。從外表看,他們就像是鄰家男孩或女孩。但是,相處起來總是讓你感覺奇怪。這些奇怪,當然有許多來自於對他們的誤解與刻板印象。

然而,遇見亞斯伯格症,請先看見他們其實也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孩子,一個需要我們同理、關注與傾聽的孩子。

這些孩子在語言理解與表達、人際溝通與互動、察言觀色與對訊息的解釋,需要我們的一臂之力。同時,在固執思考與不擅於變通,仍然有許多彈性的改善空間。熱衷並專注於特定的興趣與話題,總是讓你對他們注意。對於情境適應的困難,讓焦慮、緊張與不安,總是陰魂不散地伴隨著他們。

這些年,在我和亞斯伯格症孩子的相處中,逐漸學習到一件事。與其說他們怪,倒不如說是我們涉世未深。對於週遭事物,其實每個人懂得都很有限。只是彼此關注的焦點不一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錯,這就是虎媽!!!這回虎媽精心萃取出成功的黃金三角=優越情結×不安全感×衝動控制,將再次顛覆你慣有的生活思維,翻轉你邁向成功的看法,挑動你身處舒適圈中的安逸。閱讀中,將不斷喚起你既有觀念的矛盾與疑惑。但肯定的是,也同時為你帶來全新的視野,燃起驅動的力量,蓄積備戰的能力,淋漓盡致地突破桎梏與困境,創造屬於你獨特的人生劇本。——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虎媽的戰甲:三項黑暗人格特質,竟然讓人出類拔萃!

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

作者: 蔡美兒(虎媽), 傑德.魯本菲爾德

原文作者:Amy Chua,Jed Rubenfeld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4/06/27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外賣就是如此體貼

王意中(《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作者/臨床心理師)

原來,英語的施與受、教與學,是可以如此地體貼。

面對國內的英語學習,常常讓父母與老師只瞧見了眼前試卷上的分數波動與變化。而較少深刻去思考孩子或自己,與英語學習之間的情緒關照與深層關係,及潛藏的那股動力是什麼。

《環遊世界的英語課:從紐約出發到台灣的英文外賣走透透》,不只讓你見識英語學習的無限可能性,同時透過作者筆下所描述,一段段來自不同地方的生命歷程,在閱讀過程中,讓故事與讀者的內心之間,不時產生共鳴、激盪。

這是一本很細膩、有質感、充滿溫度,關於英語學習與自我成長的作品。內容跳脫冰冷、生硬的英語教法,讓你免於對英語學習更加畏懼、拉大距離。書中所提「在旅途上,英文只是一項工具,但在台灣英文是生命」的迷思與執著而有殊異的解釋。

然而,你卻可以從作者將書中每個主角(沒錯,每個生命都是自己的主人),透過植物花草的分析、隱喻、延伸,轉為對每個人獨特生命特質的了解。同時,思索眼前學習者的動機與需求。並從中尋找每個孩子的適性成長,及在地球上相對應的位置,進而發光、發亮。

喜歡書中不時浮現,具有正向能量的想法。例如「只要用對方法,我們可以改變可塑性」「教材、上課時間、下課時間,可以格式化,但人的個性沒有辦法格式化」「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讓一切發生」「你的起跑點可以在任何一點,而且隨時可以開始」等。讓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多了許多的啟發,也預見了英語如何提升、儲值、加碼、升等你我的生命力與競爭力。

閱讀《環遊世界的英語課:從紐約出發到台灣的英文外賣走透透》,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父母或老師對於英語學習的態度與要求,能夠參酌作者以體貼、細膩的心來解決問題。同時,讓英語的學習場域無所不在,特別是書中這一句「你沒有給南瓜一個教你味覺的機會」,更是一語點醒著生活處處是學習,事物處處皆老師的哲理。

感謝大田出版讓自己有榮幸提前遇見這本書。英文外賣走透透,也該是走進你我的生命世界! 環遊世界的英語課:從紐約出發到台灣的英文外賣走透透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總有無限的可能與美好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常常在演講中問到,「農民曆的最後是什麼?」嗯,或許是現代人已經不像以往那麼經常翻閱庶民百姓這本生活指南。欣慰的是,偶爾現場仍有幾位會迸出「食物相剋圖」這字眼。

沒錯,「螃蟹不能碰什麼?」「柿子」。

「那亞斯伯格症孩子不能碰到誰?」我常接著問。嗯,「過動」。

你可能會疑惑「這話怎麼說?」

如果你對亞斯伯格症與ADHD孩子有些初步的概念,你會發現亞斯伯格症孩子總有自己一套看待周遭事物的模式,同時特別忌諱周遭他人未經允許就去碰觸、打亂,甚至於打破他的結構或節奏。

然而,如果偏偏遇見了隨性、熱情、不按牌理出牌的ADHD的熱情關注(謎之音:這該說是衝動吧?!)這對亞斯伯格症來說有如一種侵犯、騷擾、無法承受的刺激,這可是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歇斯底里。

也因此,自己常常半開玩笑地說(其實內心是很慎重的)「當同時有亞斯伯格症和ADHD在同一班,我往往會送給老師兩個字貼在教室門口,這兩個字叫『大凶』,對於老師的班級經營可是一大挑戰。」(當然,這話真正要傳達的是對於編班所需的細膩與謹慎考量)

但如果今天這種組合變成是在家裡的母子兩人呢?我想,你可能無法想像那種令人捏一把冷汗的衝突畫面。但是,在閱讀花媽這一本《當H花媽遇見AS孩子》,卻令人遇見了作者如何逢凶化吉,翻轉了前面所提到的刻板印象。將亞斯伯格症與ADHD的相處幻化成一場場、一幕幕動人的生命樂章。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為人母親對孩子成長的生命記錄。書中除了處處可遇見花媽與孩子的生命智慧在流動,更令人感動的,是你會遇見一位母親如何選擇優先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來試著了解眼前如謎樣般的孩子。如同書裡的這些話『我才知道自己必須調整看孩子的視野。我必須蹲下來跟他等肩同高,才看的到他的困境。』『很有趣的是,當我蹲下來時,我也看到全然不同的光景。』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藏在細節裡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與其說是做孩子王,倒不如是,還滿感謝他們,繼續讓你,可以再當一個孩子。」這是兩年前,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為自己與家人拍攝和紀錄『為孩子移民到宜蘭』,自己在節目最後所下的一個註腳。

當父母,先學當孩子。特別是,這些年在蘭陽平原上與「三好米」,我家三個貼心的寶貝,九歲姊姊、八歲哥哥與四歲弟弟陪伴成長時,更有如此的感受。孩子像是一面鏡子,總是提醒著父母必需隨時自我檢視對待孩子的想法,了解及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斷地修正彼此的互動關係。孩子,真的是豐富我們大人內心視野的最佳良伴。同時,也從孩子身上看見那若隱若現、朦朦朧朧的自己。

我常說「親職教養需要練功,在父母這本存款簿上,才能累積利息而不至於透支。」練習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與接納眼前孩子的所有存在,同時不斷在日常生活的相處裡,尋找一切能夠帶來親子好關係、孩子好成長方向、指引與秘訣,是一件值得努力去做的事。

在閱讀《培養正能量男孩的100個細節》《培養超優質女孩的100個細節》,我發現書裡處處都有如此細微的觀察與貼切的建議,讓我們不斷有機會累積、儲值教養功力,升等、進階親子關係等級,進而讓教養優游自在。

透過這兩本書的閱讀,有助於我們在 24小時內自動重新整理、思考、微調、修復彼此的親子關係。俯拾皆是的提點,無論是「太自負 妙用好勝心激發男孩的潛力」「容易自卑 讓男孩看見自己的發光點」「好好運用大自然學校 男孩創意和勇氣的起點」「關注他的另一面 接受男孩的脆弱」「有目標就不會輕易被打敗 增強男孩的挫折抵抗力」。

或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讓女孩克服依賴心理」「給女孩更多空間,讓她盡情發揮」「讓女孩自己做決定」「爸爸要經常給女孩積極的心理暗示」「感恩 讓女孩學會感激他人的付出」「幫女孩改掉拖拉的壞習慣」,都在在地讓父母自我檢視與孩子的互動關係。

有意思的是,這兩本書,你可以交錯地閱讀,相互引用。透過作者對於男孩與女孩教養的細微見解與具體建議,讓父母在孩子如蜘蛛網般的成長迷宮上,有如GPS導航系統,引導著孩子發現屬於他與她的方向與定位。但請記得,是適時地引導,而非強迫式地要求孩子達到我們所期待的目標。

在《培養正能量男孩的100個細節》《培養超優質女孩的100個細節》,書裡提醒著「小心,這些話會增加男孩的負能量!」「說錯了,會影響女孩的好潛力!」讓我們多了再次自我覺察的機會。請留意你所說的任何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可能燃起成長的蝴蝶效應。同時,透過「父母可以這樣做」,你的小小正向教養微調,一定能夠喚起孩子大大的成長蛻變,無論是帶來成長的正能量或超優質。先對孩子笑, 一切變美妙。

從孩子起床的那一刻起,你的微笑,你的擁抱,與溫柔的語調,將啟動這一天的親子關係如何互動。同時,當苦惱於孩子表現出不符合大人的期待之前,或許可以先停下來思索,從孩子身上看到的這一切,會不會反應的是你和我。透過閱讀書裡所分享的細節,讓我們教養可以更細膩,親子關係更緊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偷》生命中的蝴蝶效應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孩子,正以他們懵懵懂懂的方式來確認自己、親情、友誼與彼此的關係。而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是否正在參與?閱讀《小偷》,你將看見不同的童稚與青春的生命,如何在缺乏大人的陪伴與引導下,各自在未知的風險中,尋找那模糊的自我。  

 人言可畏、未審先判的殘酷物語,正從大人的現實世界,直接複製到故事裡的角色。你我或身旁的孩子,可能都是下一個陳永和,一個長期在他人與自我眼中,具有正向自我意象的生命,正如何面臨他人冷酷的質疑,而信任正逐漸地被無情摧毀。  

 在書中,你也將遇見一個脆弱的自尊,如何以謊言來形塑自己心中的安全堡壘。你是否曾留意身旁的孩子,正也像林小琪般,以「分手時的臨別贈禮,來假裝出等值的友誼」來反映出她心中,期待被同儕認同的激情吶喊。  

 閱讀《小偷》,你將看見不同孩子的自我概念,正在以不同的程式在嘗試錯誤中,跌跌撞撞地進行。無論是書中將退縮回自己世界的李丙勳,或在無人知曉與期 待被看見的蔡利麗。維持高貴表面假象,但又期待感受平凡、能夠被懂的張菲菲。以美好的想像掩飾孤獨心靈的周幼純,或以別人的傷,來填補自己的痛的羅全等。  

 沒有人知道,自己正在選擇的自我認同方式,是否符合正確?  

 在正值青春的七年一班裡,或許你的孩子也身處其中。你似乎看見這些孩子正茫然地、無助地、疑惑地或自以為是地經驗著自己當下的生命。同時,這生命又正與周遭同儕緊緊地相依偎、牽動著。孩子,正在探索、也正在冒險著未知的結果。   

   閱讀《小偷》,我想讀者也很自然地,在心中浮起像王靜梅老師一樣的信念,讓自己成為一位「不會誤解任何一位脆弱小孩的老師」。因為在字裡行間的這些生命裡,每個孩子所陷入的困境,似乎也喚起了你一絲絲的同情或同理。   

   然而,殘酷的是,我們大人仍然傾向以主觀的生命經驗,戴上既定的刻板印象,如同王老師般深信自己所見為真地來解讀眼前的孩子。雖然有心想要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上,扶持他一把。但無心的誤解,可能又將孩子推入無盡的深淵。   

   感謝這個故事讓我能深深體會到,不同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如何學習自我探索,以及期待被接納與認同。一支金色的筆,正如同蝴蝶效應般,在七年一班的每個 生命中激起了,一段段難以預期的風暴。沒有人知道改變會往哪個方向,但透過《小偷》中,一個個角色的生命對話,將再次提醒正在閱讀的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 中,請細心、敏銳地感受每個看似細微的關係與互動。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包著教養糖衣的完美暴力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一切都是為你好!」如此的信念常常深深地催眠、暗示著為人父母。因為是為你好,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也都合情合理。只是在這一切大人說了算的教養霸權下,有誰願意或聆聽孩子那微弱的聲音,「我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孩子」。

有時,父母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孩子的身上。這一重重地擺放,甚至於完全不顧孩子是否能夠承受。

這一期待,在席琳.拉斐爾這本血淚刻痕的成長自白書《過度教育》裡,更是徹徹底底被她父親發揮到極致。無論是身體的暴力或精神上的虐待,以至於偏執至幾近變態的教育方式,如何讓一個孩子度過那不忍卒睹的陰暗歲月。特別是一段深藏十四年,無人知曉,痛苦不足以形容,如煉獄般的秘密。

什麼時候,出類拔萃,已經變成一種美其名讓孩子發揮潛力,而可以不擇手段地,完全漠視孩子身為一個最基本的人的權利。一句「你比狗還不如」的言語暴力,加諸在無助、無奈的幼小席琳.拉斐爾身上,心如刀割地幾成了魔咒般,讓她永遠也忘不了,也難以擺脫。

完美,是滿足了誰?期待,到底該不該存在?這當然不是二分的非黑即白。但微妙的是,在親子之間的關係互動上,完美與期待的平衡拿捏會是一場智慧與藝術的生活實踐。

在《過度教育》裡,你瞠目結舌、不可思議地望見了,席琳.拉斐爾的父親,把這鐘擺偏執地、自私地、殘暴地,如同劊子手般將她的成長,無情地、冷血地直接扳至極端,固定,將她禁錮在心靈的牢籠裡,生不如死。

你很難想像,一個在眾人眼中的天才鋼琴家,席琳.拉斐爾如何在家暴陰影的籠罩下,經歷了你我這輩子所無法想像的痛苦、害怕、恐懼、屈辱、內疚、矛盾、罪惡、困惑、無奈、孤寂、無助、衝突等身心靈的傷害與被踐踏。

爸爸,原本應該是一棵能夠遮風避雨,帶來安全與安心的大樹。但現在這棵樹卻成了張牙舞爪的魔鬼般,不時透過所謂「合理的嚴格」來摧殘這微弱的心靈。多數孩子在家暴的摧毀下,夭折了。少部分,或許像席琳.拉斐爾在勇氣、韌性、抗壓,及想要選擇自己的人生,幾近被折磨地在風雨飄搖中,倖存下來了。

你是否聽見席琳.拉斐爾的吶喊,如同在你我生活之中,所有曾經或正面臨家庭暴力威脅的孩子們的微弱聲音。孩子不說,不表示孩子沒事。每個孩子都需要被關注,無論她是資賦優異的天才,或僅是想要擁有普通生活的孩子。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捍衛雅各,在愛與信任的鋼索上,擺盪   

    捍衛雅各,看似近,似乎遠。諮商室裡,總有一副畫面,右方坐著看似少不經事、沉默的青春期孩子,左方坐著滿臉疑惑、不知所以的父母。身體的距離近,但心靈的距離遠。   

    親子之間,很尷尬,總是遇見事情後,彼此開始被迫產生交集。

   「孩子,我們熟嗎?」這句話,你是否曾經在心中自我自答?是否有那麼一天,你突然發現眼前的孩子變得陌生?還是,這個孩子你從來沒有熟悉過。有時,我們熟悉的,或許只是孩子隨著年齡改變的身形,但潛藏在這軀殼裡的心靈,似乎總是如同謎樣般,陌生。  

 孩子沒有說,並不表示孩子沒有事。有事,孩子也不見得會選擇對我們說。我們常常納悶:「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告訴我?」或許我們可以轉個彎來想:「為什麼孩子應該告訴我?」「為什麼你那麼有把握,孩子會把開啟心靈深處的那把鑰匙或密碼交付給你?」這是殘酷,也是最貼近的事實,在這一段青春物語上。

 我們常自認為相信眼前這個孩子,也常理所當然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孩子的全部。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不急著想要去了解眼前的孩子。但如果真的讓我們細細道來,說真的,能夠說到心坎裡,或許少之又少。

 遺傳基因是原罪嗎?是無法擺脫的宿命嗎?面對遺傳的議題,是讓你找到合理的歸因,來解釋孩子的行為,特別是當你撞見駭人聽聞的遺傳傾向。或是,你將疾病與缺陷,自責於教養上的缺失,這又會是如何地讓道德沉重。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隨心所欲教出好兒子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讓教養隨心所欲,讓兒子的男子氣概呼之欲出。這時,翻閱久保田 佳代子所寫《腦科學阿嬤教出好兒子的方法》的新書,您會發現面對兒子的教養,似乎也可以氣定神閒地優雅起來。

想要教養出一個好兒子需要關注哪些領域?有意思的是,一般父母所汲汲營營如何讓孩子在校成績變好這件事,倒不是佳代子奶奶所在意的事。從這本書中,您會發現作者分享了很實際化的七項關鍵領域:多活動身體、讓雙手靈活、培養好感覺、生存競爭力、提升思考力、生活和作息和心靈的覺醒,組合而成教出好兒子的秘笈,及塑造成出家中兒子如何成為有具有男子氣概的關鍵元素。

佳代子奶奶在書中所提供的秘笈,運用了許多耳熟能詳卻又實際的方法,讓父母在教養上可以很貼切地運用,並從中獲得成功的育兒經驗。一種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的成就感、滿足感與自我實現感。

書中的育兒教養與方式,能夠經過時間的淬鍊而歷久不衰,甚至於讓您執行起來仍然有著一種全新的感受。試著給自己一股實踐的信心與肯定的力量,在佳代子奶奶的醍醐灌頂下,您也可以教出符合孩子自己風格的男子氣概。閱讀《腦科學阿嬤教出好兒子的方法》,慢慢地感受您的隨心所欲的教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緘默沙漠裡遇見渴望的綠洲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在情緒行為障礙的演講場合,我常拋出一個議題給現場參與研習的老師們思考,「如果下學期重新編班,請問你們要班上一個過動兒,還是五個選擇性緘默的孩子?」在老師還來不及反應前,我總是接著回應「不要說五個,最好全班二、三十個都是選擇性緘默症。」這一段讓現場老師不禁莞爾的話,其實在自己的心裡倒是很沉重。

我常說「通常孩子在教室裡焦慮,其實老師是不太焦慮的。老師所焦慮的,往往都是直接影響班級經營與上課秩序的孩子。」這是在教學現場很現實的一件事,太安靜的孩子總是容易被忽略,特別是對於長期緘默不說話的孩子,在協助與處理的順位上,往往也都錯過了處理的黃金時期。

緘默,不是他的選擇。對於孩子來說,在旁人預期他該開口,卻選擇不說話 ,往往也是情非得已。看似安靜無聲、沒有意見、但眼神裡卻流露著想說的話語。這群孩子的內心裡,往往心情暗潮洶湧,只是沒有被我們聽見。但孩子不說話,並非沒有事。

我常在演講及諮詢場合向學校的輔導及特教老師強調,校園裡的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不能只有過動兒,老師不能只會辨識過動兒,而忽略了這群伴隨著焦慮,總是默默地處在教室座位上的緘默孩子。如同選擇性緘默症在校園裡的不被重視與注意,其實在台灣的出版市場關於這類的書籍更是一隻手的指頭還沒數完就沒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到孩子心中的柯林‧費雪   

    十四歲,正值謎樣的青春。亞斯伯格症,則讓這青春更顯得令人迷惑。但閱讀《柯林費雪:非典型少年社交筆記》,卻能夠化解這股迷霧,讓我們看見一位亞斯伯格症高中生,如何秉持福爾摩斯般的求真求實精神,以及父母的貼心與接納,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摯友誼。  

 常常在文章與演講中提及,亞斯伯格症孩子有很高的異質性。你可能在不同孩子身上,遇見不同讓你困惑的模樣。但有些特質卻也共同交織在這群孩子身上,無論是屬於他們獨特的專注、堅持、熱情、靜觀與節奏。  

 閱讀《柯林費雪:非典型少年社交筆記》,你不只是在觀看一本關於亞斯伯格青少年的小說。在字裡行間,你會不時帶著疑惑、不解、擔心、驚奇與喜悅,慢慢走進柯林‧費雪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都有選擇觀看與對待世界的方式,你、我一樣,柯林‧費雪也是一樣。無論是那本記錄所見所聞的心愛筆記本;無論是對著藍色三角形標誌的反感;或是需要依賴一疊畫著不同笑法來表達著親切、緊張、開心、驚訝、害羞、冷酷的手卡;當然也包括亂中有序的堆放。  

 這裡讓我們看見一種尊重,對於每個孩子呈現他自己方式的尊重。  

 如同柯林‧費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需要遇見一個能夠懂他、理解他、接納他的人。你可以從書裡,遇見許許多多如此細微與貼心的互動,讓我們學習到與亞斯伯格症或人際困難孩子相處的另一種教養秘訣與關係建立。

  「飛機要著地囉」一句輕鬆的隱喻,提醒著孩子,讓他曉得有人會碰觸他的預告。

  「槍手座」背著牆,面相窗戶及大門,好觀察周遭是否有危險。一個美國西部槍手的畫面,也讓孩子學習如何觀察周遭人事物的變化。  

    當然,在《柯林費雪:非典型少年社交筆記》中,也讓人看見父母對於孩子情非得已的面無表情,遭受誤解的無奈;如同身陷鯊魚群般,遭受同儕霸凌的擔心,及對於手足之間愛恨交織的複雜感受的拿捏。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饑荒騎士,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是誰?我接受眼前這個我嗎?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自我總是有著一份美好的期許。只是這期許往往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有時,別人看待的眼光,往往也形塑成對自我的形象。

  只是,走在青春期的路途上,當遭遇飲食失調的困境,無論是厭食症或暴食症。往往讓孩子扭曲對自我形象的認定,容易將注意力聚焦在對自己不利的訊息上,進而以負面解讀與看待自己。

  面對食物的厭惡、恐懼、排斥,參雜著對自我形象的偏頗、扭曲。飲食失調症,除了孩子本身可能存在的生理因素外,當中所要傳達的壓力因應與調適上的困境,也是一段亟需你我關注的課題。「孩子沒說,不表示孩子沒事。」請提醒自己,適時留意孩子所拋出的任何求救訊息。  

 閱讀《飢餓少女》,讓我們看見一位17歲的青春女孩,如何面對飲食失調症所帶來的身心衝擊。在字裡行間,你會隨著女主角莉莎白,同步感受到一波波對自我 的期許、矛盾、衝突、失望、無助、空虛、憤怒、放棄,甚至於走至自我毀滅的邊緣,以至於戲劇性地峰迴路轉,重生、蛻變。

  這一段自我療癒的路途是孤單的、無助的、寂寞的。有時,孩子得獨自面對內在時而誠實、時而殘酷、時而貼心、時而批判的細語之聲與自我對話。甚至於,像書中女主角被死神賦予聖經《啟示錄》裡的「饑荒騎士」,在毀滅之前,徘徊。

  喜歡《飢餓少女》小說裡的這一句「世事難料,那正是生命有趣之處。」嗯,要有如此的積極、正向對待事物的看法,其實是需要親子在平時不斷分享與練習。嘗試接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及它所賦予對自我的意義,這時多少就能夠體會「它充滿了驚喜。」   

        感恩有幸從閱讀中,一起和《飢餓少女》女主角莉莎白,交錯在現實生活與饑荒騎士的角色轉換中,讓我們感受並看見她如何「不讓恐懼阻撓或控制自己」的成長勇氣。同時,合理地認為「恐懼並沒有因此消失,只是變得多少能夠忍受。」的自我調適。

  「我要過我自己的人生」,這是《飢餓少女》小說裡,最是美好的成長註解。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一起變聰明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養兒育女可以活化父母的大腦」,這段話,讓自己在閱讀久保田 競所寫《培養孩子的好腦力》這本新書時,眼睛與腦袋霎時亮了起來。原來,親子教養也可以不是一種耗費腦力的苦差事。


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垂手可得,可以用來訓練孩子腦力的好習慣。例如早起早睡,作者輕輕地翻轉了我們慣以為常的早睡早起的習慣。原來,有些觀點轉換一下,孩子的腦力與學習就有全新的經驗。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