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管教,我們都需要勇氣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在演講的場合中,我常常半開玩笑說「親職講座的保存期限不到二十四小時」。說這句話的用意,其實有些語重心長想和父母分享——親子教養這件事,關鍵就在於你的執行力。否則,演講聽完,一切隨風而逝,親子關係依然停留在原地。


每個人都曾扮演過「孩子」這角色。但是,當自己轉換成「父母」而面對眼前的「孩子」時,卻很容易浮現出一種似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親子關係很容易卡關。特別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所需要的功力、等級、配備與段數得相對提高。否則不是落入疏離,就是彼此衝突不斷。


有些父母很懊惱,心裡總是疑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很難管、不好教?」雖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質與教養格調。但在親子關係上,卻很容易陷入過與不及的管教。不是過度呵護、監控、服務到家讓孩子成為媽寶、爸寶。再不然,就是誤把放任當放手,結果親子關係弄成不知道該如何管的地步。


在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的臨床工作上,父母或其一的參與及陪伴,常常是必須的要求。關鍵就在於,面對孩子成長上的困境,及教養上的衝突。孩子不會是唯一需要調整的人。甚至於,有時孩子相對單純,暫時可以停止前來。但比較尷尬的是,爸媽可能需要繼續接受親職諮詢,以覺察自己的管教方式,並嘗試改變。


當然,可以確定一件事——當父母開始改變,孩子相對也會跟著調整。其實,爸媽怎麼做?孩子都在看,而且持續保持關注。端看父母對於彼此關係調整的動機與努力能夠續航到什麼程度。


父母管教效能需要適時更新、同步升級。而閱讀的奧妙,也在這裡。


非常榮幸能夠提前閱讀這本《管教的勇氣》,透過作者彭菊仙女士的筆觸,讓現代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管教上,打破刻板、單一的角色,而有了全面的觀念。如同書裡所涵蓋的方向,別讓自己被孩子吃定,成為「怕孩子生氣」的父母。勉勵自己成為「多一分堅持」、「自己先做到」、「表達愛意、合情合理」、「訂好規則並相信他們」的父母,而培養出「懂自己、會做人、能做事」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管教,我們都需要一些勇氣。無論是優雅拾起自己的管教權力,或承擔甜蜜又帶點重量的管教責任。閱讀這本《管教的勇氣》,請細細品味作者長期在親子教養上,細膩與敏銳的觀察,周延及深刻的思考,生活化與容易貼近的管教方式。

現在,視你與孩子所需,選擇書中與你共鳴的那一章節。啟動你的執行力,讓親子關係更加美麗與和諧。而孩子的獨立,更能融入未來的社會。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推薦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