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孩子來說,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從中改善問題,嘗試錯誤有時是一種樂趣。
然而,面對特殊需求孩子,在給予不同的難度,嘗試錯誤的頻率,必須要有特別的考量。
對於過動兒來講,因為他的衝動以及專注力問題,導致自己很容易犯錯,因此孩子也一直在嘗試錯誤中。
對於一般孩子來說,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從中改善問題,嘗試錯誤有時是一種樂趣。
然而,面對特殊需求孩子,在給予不同的難度,嘗試錯誤的頻率,必須要有特別的考量。
對於過動兒來講,因為他的衝動以及專注力問題,導致自己很容易犯錯,因此孩子也一直在嘗試錯誤中。
在演講的現場,我最無法忍受的一種味道是綠油精、白花油、萬金油、沙隆帕斯的味道。雖然,有些人對於這些味道非常的喜歡。
這當中,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每個人對於嗅覺的喜好厭惡,以及能夠接受的程度有所差異。
先前,長賜號卡在蘇伊士運河那新聞的畫面,對於許多人來說,應該印象非常的深刻。
卡住了,只能慢慢的,抽絲撥繭,慢慢的去考量各種前因後果,以及狀況逐漸的,一步一步試著讓這條巨輪如何脫困。否則,前後等待的輪船塞在河道上,動彈不得,而造成無法想像的經濟損失。
在許多與亞斯伯格症相處的過程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就如同走在鋼索上,有時一句話,自己並沒有認為哪裡講錯,但可能就誤踩地雷,而讓彼此的關係陷入僵局,衝突,關係決裂。
對於爸媽以及老師來說,有時會非常的苦惱,到底該如何與孩子進行互動?甚至於有時候會想,如果他們這麼敏感,都不能去苛責他們,都不能對他們講話大聲,那麼未來出了社會,遇到有些人對他們做出了負面的批評,指責,謾駡,甚至於工作上的要求,那這些孩子未來該如何是好?
我還是必須反覆的強調,亞斯伯格症孩子他們的確是需要學習。如何的調整自己的一些特質,還是很殘酷的,必須要說,社會上,並不是那麼友善能夠接受這些孩子獨特的身心特質,甚至於對許多工作環境來說,不見得有人想瞭解亞斯伯格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莎士比亞。
這篇文章,我想拋出一個看似敏感,卻值得令人思索的議題。
面對亞斯伯格症孩子,如果你有決定權,可以決定是否讓他在你的班上,這時你會如何選擇?接或不接?
在這前提下,包括:
l 校園裡有完整的特教支援系統,資源班老師可以提供後續相關的特教協助以及服務。
這篇文章我想要來談自閉症,揮之不去的固著思考,特別是對孩子過去的一些負面的,不愉快的經驗,終日浮現在腦海裡,而攪亂孩子的情緒。
自閉症孩子的注意力,是選擇性的,特別是容易聚焦在對自己不利的負面訊息。
對於周圍的父母、老師與同學來講,對於自閉兒突如其來的自言自語,歇斯底里、激烈的情緒反應,往往感到莫名其妙,而害怕、恐懼,不知道為什麼他會突然如此。
例如自閉兒突然衝過來問你,或自言自語他所擔心的事情到底存不存在?
「媽媽今天會不會下雨?我的身體會不會淋濕?不要生病,我會生病,不能感冒,我不要感冒,媽媽會不會下雨……」
對於泛自閉症(ASD)孩子的爸媽來說,有時非常苦惱於孩子在教室裡的社會行為、人際互動與學習表現,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況?
對於老師是否能夠瞭解什麼是自閉症?什麼是亞斯伯格症?在許多爸媽的心裡面,很難以開口詢問,卻又非常的敏感於老師是否對這些孩子缺乏基本的概念。
陪伴ASD孩子一起過好年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對於家有泛自閉症(ASD)孩子(低口語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的家長來說,又即將面臨新的一番挑戰。然而,對於ASD孩子又何嘗不是?!
面對亞斯伯格症的固著性,想法沒有彈性,這件事情總是讓許多父母和老師非常頭痛,傷腦筋,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困擾。
有時,我們跟亞斯兒說了許多的道理,想要和孩子澄清,甚至糾正了孩子,但卻往往發現,適得其反。
許多父母小時候,多少有這樣的美好印象,望著棉花糖機,老闆將糖倒了進去,接著手上拿了一根細細的小竹籤,隨後,在桶子裡像跳著舞,畫圓圈般,小竹籤不斷的來來回回,順著桶子的邊緣滾著。你吞著口水,看著看著,眼前的棉花糖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那甜滋滋的感覺,總讓當下的孩子滿心歡喜。
對於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講,你會發現,有時我們太過於講道理,孩子很容易產生抗拒、排斥,認為我們又是在說教,他又哪裡做得不對、不好。
到底孩子是自我中心很強,想幹嘛,就幹嘛,不去管周遭他人、團體之間的規範,對於大人對他的要求,無所謂,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還是孩子具有亞斯伯格症的傾向?
我們試著在這兩者之間,來進行鑑別。
先考量亞斯伯格症的診斷,主要包含了固著性以及社交困難,這兩件關鍵因素。
我是一個很不喜歡在交通工具上,講電話的人,因為我總覺得在公共場所,特別是在搭乘交通工具時,保持安靜,避免去妨礙別人。這是一項最基本的禮儀。
同樣的,我也不希望私人或工作上的一些對話,在交通工具上,造成別人的干擾,甚至於讓別人聽到,我在談論這些事情,因為別人沒有必要,也無須瞭解。
曾經,有一回,我從花蓮搭火車要回宜蘭的路上。當時,電話進來,我接聽後,小聲的告訴對方,「我現在在火車上,不方便接聽電話,晚一點,我再回電給你。」「不行,你說晚一點,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打給我。」對方有些激動的回著。實際上,我不知道對方是誰。重點是,我回電給你,我不是叫你回電給我。
說真的,當時,我心裡面感到很不舒服,心想「很抱歉,是你找我,不是我找你。」但我很快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在電話的另一端,也許是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媽媽。
「老師,小芸,雨傘沒有收好,亂擺在地上。」
「拜託,
「
「
「誰管你?你自己應該抖一抖,
「老師,小芸,雨傘還是沒有收。」
當亞斯伯格症孩子在教室裡,愛告狀,老師怎麼辦?
演講過程中,我經常會提到,如果老師這段時間懷孕,在你的班上,最好不要有自閉症或是亞斯伯格症孩子。
這麼說,倒不是這些孩子會壞了你的胎氣。而是當老師懷孕之後,在這段期間必須要進行產檢,這時老師就會請假。當老師一請假,這時就會改由代課老師來上課。
對於有些泛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說,當面對班上的老師不時的替換,心中總是不時的糾結著。因為,每回只要換一次,自閉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孩子就得重新再去適應眼前的老師。
許多在我們一般人眼中的小事,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就以孩子剪頭髮,這件事情為例,當孩子頭髮長了,頭髮蓋住了耳朵。
這時刺刺的頭髮,對於觸覺敏感的自閉兒來說,總是難耐,
好吧,這時讓我們帶孩子去百元理髮,剪髮過程中,當理髮師的剪刀,
當剪完頭髮,這時理髮師拿起吹風機,
和亞斯兒說話,在語句,語氣,說話內容,字眼,音量等都得要非常的謹慎。因他們在解讀社會線索的能力上,容易產生誤解與扭曲,特別是,亞斯兒對人事物的二分,往往造成極端的反應。
今天我們的一句話,一個字說錯了,孩子容易解讀我們不友善,這時很容易產生激烈情緒。
以下一些話,是在教室裡,老師很容易脫口說出的話,或許,老師們會覺得亞斯伯格症孩子如此敏感,那到底是誰需要改變?
與亞斯伯格症孩子建立關係,是一項極細膩的藝術。有時,一句話說錯,一個動作不對,就很容易關係決裂。再加上亞斯兒很容易陷入關係的絕對二分,非黑即白,讓爸媽與老師在陪伴亞斯兒,如履薄冰,不知該如何是好。
以下和你分享10件事,讓亞斯兒死心踏地愛上你,彼此維持好關係。
「他不是亞斯,這只是他的個性、特質。」「我的孩子不是過動兒,他只是活潑、熱情、體力旺盛。」
在協助父母面對孩子眼前的問題,有時對於相關老師(例如輔導老師、資源班老師)頭痛的是,爸媽拒絕承認孩子的疾病或障礙。
至於孩子是不是亞斯?是不是過動兒?這部分,我們先暫時放著。
這篇文章我們來談談欺騙這件事情,當然對於父母來說,我們幹嘛自討苦吃,沒事找事做?我們不是希望孩子可以誠實說話,為什麼現在還要來特意教孩子欺騙人?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或許你可以先放下心裡的疑惑,以及對於欺騙這件事情,所存在的刻板印象。
讓我們先回到欺騙這件事,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其實反映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關係到孩子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能力的發展,或許到這邊,對你來講,看到「心智理論」四個字,可能已經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