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亞斯,這只是他的個性、特質。」「我的孩子不是過動兒,他只是活潑、熱情、體力旺盛。」

 

在協助父母面對孩子眼前的問題,有時對於相關老師(例如輔導老師、資源班老師)頭痛的是,爸媽拒絕承認孩子的疾病或障礙。

 

至於孩子是不是亞斯?是不是過動兒?這部分,我們先暫時放著。

 

如果爸媽認為孩子不是亞斯,不是過動兒,那麼我們就試著用,一般面對所謂的個性、特質的相處方式來對待。

 

倘若這麼做,彼此之間,也相安無事,孩子在生活、學習、人際、行為與情緒等,也處在一個好的狀態,那麼這時孩子是不是亞斯,是不是過動兒,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但假如我們使用以一般孩子的方式,來對待眼前的亞斯伯格症或ADHD孩子,但在相處的過程中,卻不斷產生碰撞、衝突,那我們就得試著來思考,是否要採取對待亞斯伯格症、ADHD孩子的方式來互動。

 

當然,過程中,暫時先不和爸媽刻意去強調孩子是什麼障礙或疾病,畢竟對於爸媽來說,要面對、接受、承認孩子的狀況,的確是需要時間的。

 

或許,在校園裡,當下的輔導重點,可先將爸媽是否面對、接受、承認等,這部分暫時放在後續的目標。

 

當下的目標,我們就試著先解決眼前孩子在學校的情緒、行為、社交等問題,同時我們也可以直接告訴爸媽如何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例如當我們懷疑,眼前的孩子傾向於亞斯伯格症,這時我會讓爸媽瞭解,和他關係的建立,投其所好。不去批判孩子眼前的興趣嗜好,而是試著採取瞭解的方式。

 

和孩子說話時,盡可能溫和不刺激,多使用正面的語句。

 

同時,試著讓孩子採取二選一的方式,我們尊重了孩子的選擇,也堅持了我們的立場。非必要,不進行太多的變動,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夠維持結構,順應自己的節奏,既定的計劃,往往也會讓當事人顯得安心許多。

 

你會發現一件事,當我們選擇了上述這些方式,也很適合做為與一般孩子來互動,只是對於有亞斯伯格症傾向的孩子,上述這些做法是需要更為細膩,更為必要。

 

另外例如對於過動傾向的孩子,我們可以試著走到他的面前,看著他,再說話。講關鍵字,該停頓就停頓,必要時,讓孩子做回應。

 

在與亞斯伯格症孩子互動時,話題盡可能漸漸的採取擴散,以協助孩子固著性的鬆。而對於過動兒來說,則採取比較話題聚焦的方式,讓孩子練習專注在單一主題上。

 

先解決目前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至於後續孩子是否是亞斯,或過動,爸媽是否願意面對、接受或承認,這部分,我想就藉由孩子後續在學校、在家裡,他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來作為參考指標。

 

當然,最後診斷這件事情,依然會由醫師,或鑑輔會委員,來做最後的確認。


 
PhotoMadalinCalita,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網站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