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這些特質我們先不從好壞來做評斷。面對不同的特質,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來看待,或許就有機會讓我們看見這些特質,發光、發亮的存在。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子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在活動量上,充滿飽滿的活力。這樣的活力,如果我們把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運動裡,總是讓我們充滿了動能。

 

同樣的,過動兒充滿了熱情,你會看到他對於許多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想要探索,想要趨近。

 

或許,你會這麼說,他還不是衝動。

 

是沒錯,但既然他有了衝動的存在,那我們就試著用不同的濾鏡,來讓這些特質有一些不同的呈現。

 

既然,孩子愛探索、好奇,那麼我們就賦予他一些機會,讓他負責去發現生活中,新奇的事物,流行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並且,透過孩子愛聊天的特質,我們就讓他來跟其他人進行分享。

 

其實,過動兒的抗壓性,還真的得要比其他孩子來得高。否則一天下來,你可以想像,他得面對多少來自於身旁父母、手足、老師、同學們的提醒、叮嚀、糾正、責罵,甚至於冷嘲熱諷。

 

還好,過動兒往往不會那麼在乎、在意這些。好吧?你說他們容易忘也行。面對這麼多負面的衝擊,還要能夠好好的待在學校,繼續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除非孩子本身有很強的挫折忍受力、抗壓性。(但,請口下留情)

 

有時,事情過了,他也拋諸腦後,不然,說真的,生活要怎麼繼續好好過。過動兒看似生活在當下,或許你覺得他們對於過去犯錯的事情,沒有辦法學到教訓,或是對未來不懂得規劃。你說的,也對。

 

但如果我們讓他好好的整理,每一次的當下,這對孩子來講,也會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經驗累積。

 

過動兒對於適應陌生環境,新的情境的能力相對好很多,或是對於一些事情的突然變動,在心理調適上,也會來得好許多。

 

我們也可以來聽聽看,他如何來解釋面對生活中的這些刺激,如何進行調適與看待。只要我們願意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的亮點,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每一個孩子的特質,並且讓孩子試著去接受自己已經存在的這些特質。

 

當然,如果可以好好的把這些特質做一個充分的發揮,或許就會帶來不同於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的結局。

 

換個角度來看待自己,也有機會讓孩子願意接納自己所存在的特質。在這裡,我們並非想要對自己的症狀合理化,而是當採取不同的觀點,將有助於讓過動兒更加跳脫出,這些特質對自己產生的限制或框架。進而,讓自己展現出,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表現。

 

特別是,當周圍的人用比較友善的方式來看待。當孩子感受到被接受了,被接納了。這時,對他來說,將能夠更加產生一些自信。

 

當我自我接納了,就有機會願意做一些調整或改變。


 

PhotoPhilippe Put,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