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認同與崇拜的思考
偶像? 模仿? 認同? 滿足心理需求?社會化?
崇拜? 盲目?
一段發展自我價值觀的過程。

偶像何以需要崇拜?
在認同與崇拜之後。
符合團體的規範,要求認同與肯定。

偶像與快樂泉源之間。
偶像的強烈情感動力。
看見偶像崇拜的正向功能。

國中生偶像崇拜的原因(1)
崇拜之偶像具有特殊的能力。
與偶像的興趣相同。
偶像的長相美麗英俊。
偶像具有特殊的性格與氣質。
可以作學習模仿的榜樣。

國中生偶像的心理感受(1)
認同與模仿。
羨慕與佩服。
喜愛與欣賞。
興奮與愉快。
接近與關懷。

國中生偶像崇拜的行為表現(1)
購買偶像的相關產品。
欣賞偶像的表演。
蒐集偶像的照片與相關資料。
參加偶像相關活動。

關注偶像的現況。
把自己做為偶像的精神支柱。
參加偶像的活動或歌友會。
經常與偶像保持聯繫。

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
學習偶像的行為。
對偶像產生幻想等。                       

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 (2)
三星人物成為兩階級學校國中生最主要的崇拜對象,師長失去偶像地位。
國中生崇拜偶像多以男性偶像為主。
女生崇拜偶像的強度較高,並且以勞工階級學校的女生為然。

大眾媒體已普遍影響兩個階級學校的青少年,但接觸管道及頻率仍以勞工階級為多。
文化工業所生產的偶像商品,以勞工階級及女性消費程度較高。
同儕會增強青少年認同偶像,尤其是勞工階級的青少年更為顯著。

崇拜偶像成為青少年休閒生活的重心,尤以勞工階級為然。
青少年藉由偶像崇拜獲得身份認同,甚至認同異文化。

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 (3)
成功認同。
情緒模仿。
資訊分享。

家庭歸屬感越低
金錢權利價值觀越低
年齡層越低
居住都會區(相對於居住鄉鎮區)的青少年
成功認同的偶像崇拜行為越高(對於偶像才華與造型的特質偏好傾向也越高)

同儕歸屬感越高
金錢名望價值觀越高
金錢規劃觀念越低
居住都會區(相對於居住鄉鎮區)的青少年
情緒模仿的偶像崇拜行為越高(對於偶像特質偏好傾向沒有顯著差異)

家庭歸屬越低
同儕歸屬感越低
年齡層越高
居住鄉鎮區 (相對於居住都會區)的青少年
資訊分享的偶像崇拜行為越高(對於偶像人格與才華的特質偏好傾向也越高)

偶像認同與自我概念 (4)
以布袋戲角色類型為例:
分成六種類型,分別為極端型、陰謀型、謀略型、高手型、內涵型及其他型。

喜愛具外在特質角色者,認為自己擁有較好的體能,但卻缺乏自信。
喜愛具內在特質角色者,有良好的自我評價,但認為自己的體能較差。

喜愛原因:分為外型、武功、個性、行為、頭腦、友情、愛情及其他等八項原因。

安靜且自我評價較低者,會將布袋戲角色的外觀造型與內涵表現視為欣賞因素。
安靜但自我評價較高者,往往會受布袋戲劇中與愛情相關的戲份所吸引。
好動且自我評價較高者,會較喜愛布袋戲角色的行事作風表現。

關於您自己的偶像認同與崇拜
回溯自己的偶像認同之路。
再度感受自己的偶像崇拜心情。
您的偶像,現在在哪裡?

課程內容參考資料
(1)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 (陳勝發,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台北都會區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之研究(林兆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李姿蓉,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94學年度)
(4)大學布袋戲社團學生偶像認同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杜建霖,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