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青春期,同儕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許多時間,心思,孩子逐漸從父母轉移到同學身上,尋求同儕的接納、認同。同時,在同儕之間尋找歸屬感,支持與寄託。這在青少年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

 

只是並非每個人都那麼容易可以從同儕中,獲得支持、接受與認同。有些孩子總是在門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有些孩子甚至於直接被謝絕在門外。

 

打不進團體,無法融入班上同學之間的對話。

 

自己猶如隱形人,空氣,無足輕重的呆坐在一旁。

 

孩子真的很想加入,只是在這過程中,太多的挫折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在人際社交上的無助感,最後只能被迫一個人,在校園裡遊走。

 

這也讓周圍的人,先入為主的認為,他一個人就能自得其樂,而不需要與同儕之間有何互動。

 

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是非常孤單,非常寂寞,只是心裡面的苦,孩子很難訴說出來,讓身旁的人知道。

 

如果在這當下有一個人,願意趨前一起邀約孩子,一起互動或是說說話,寒暄,聊聊天,分享彼此的一些樂趣,我相信這對當事人來說,心裡是無上的喜悅。

 

有時,自己在觀察同學的表情,眼神,說話的口吻,語氣,肢體動作等細微的部分,孩子總是容易將所見,想成對自己不利的狀態。

 

高敏感的孩子並不是壞事,然而,當我們的敏感同時伴隨負面的解讀,說真的,這時候高敏感往往會對自己帶來麻煩的事。

 

對有些青春期孩子來說,不曉得該如何和同學們之間聊話題,或許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先拉開我們耳朵的天線,開始透過雷達搜尋,這段時間周遭同學們所談論的話題事項。

 

有時,我們可以在一旁專注的聆聽。如果有人詢問,我們也可以試著好好的回應。

 

引導孩子思考,自己對於同儕關係、朋友該如何好好的來定義?這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但至少對孩子本身來說,自己倒是可以想像,自己對朋友是如何的定義?

 

每一個孩子對於朋友的定義不同。例如記得自己的生日,喜好的事物,厭惡的東西,時常陪自己聊天、打球、討論功課。能夠與自己彼此訴說內心的秘密,能夠聆聽以及接受自己的抱怨。

 

面對家中青春期孩子,在人際關係上,是否依然不得其門而入呢?

 

PhotoMiftah Rafli Hidayat,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