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是孩子成長關過程中,與主要照顧者最早的情感建立。深深地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與信任感的發展。

 

對於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孩子來說,當主要照顧者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可以感到信任,因為他知道媽媽離開之後,時間一到,媽媽會再出現他的眼前。

 

在當下,孩子可以感到安心、自在,同時繼續專注在他眼前的事物上,並維持情緒的平穩。

 

這樣的孩子總是充滿著獨立,自信,以及對周遭事物好奇與探索的能力。

 

安全型依附關係,也反映著當孩子出現了他的生理、心理的需求,而照顧者會適時地進行反應,並且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裡也顯現出親子之間彼此的默契,大人對於孩子的了解,大人對孩子的信任。

 

例如說,當孩子嘗試跨出他的一步,甚至於爬上階梯,在安全的優先考量一下,主要照顧者,例如媽媽表露出微笑,眼神專注的看著孩子,這在在著傳遞一個訊息:孩子你可以的,媽媽在旁邊陪伴你,抬起腳向前跨出去,你會發現眼前的世界有許多值得你探索。

 

同樣的,當孩子離開媽媽,四處去探索。這時媽媽也看著孩子,在安全情況下,也同時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孩子離開之後,有時會轉個頭看看媽媽,這時媽媽對著孩子微笑,孩子回以微笑,再繼續轉頭探索。

 

有時再跑回到媽媽身上,抱一下,親一下,這時再轉身繼續探索。

 

當下媽媽情緒的穩定,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的堡壘般,這時也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

 

反過來,當孩子一離開媽媽的視線,但媽媽太過於緊張、焦慮,突然間大聲地叫孩子,「OO回來不要過去,那邊很危險!有沒有聽到,你趕快過來。」甚至於衝了過去,一手把孩子抱回來。

 

我們的舉動讓孩子感受到驚嚇,同時也讓孩子對於尚未探索的所在,也連帶著有著負面經驗的連結。

 

這就像孩子一隻腳準備跨上階梯,腳都還沒有踏下去,媽媽這時候反應過度,衝了過來,或立即地制止。這時對孩子來說,踏下去那一霎那,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到這裡你就可以想像,孩子不敢再去探索了,孩子只敢在你身上流連,不時地抱著你,不時地黏著你,看似關係很是親密,但反應的卻是依附關係出了問題。

 

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吧!你的信任,將讓孩子感到安心。

 

PhotoRetyiRetyi,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