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常常在講:「數學不會,其實它還是擺在那邊。一個禮拜、一個月之後,它還是靜靜地等著你來解題。但是,人際關係很微妙。現在朋友和你一起玩,但是到了下午他就不再跟你玩。」

孩子會疑惑:「我什麼都沒有做錯,但是到了下一節課他為什麼不再跟我玩?」其實,或許孩子真的沒有錯,只是到下一節課,朋友遇見他的好麻吉。因此,朋友選擇了和他玩,而沒和你玩。

人際關係的複雜,其實就在這裡。孩子的交友困惑,也就自然而生。

當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出了問題,或許我們優先試著一一去釐清,這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能清楚知道解決的鑰匙在哪裡。

有些孩子問題出在衝突,當然有的是「我打,故我在。我吵,故我在。」有了衝突,多少還證明自己的存在。有些則是疏離,有些則是被排擠。

有的孩子對人沒感覺、沒興趣。有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玩,有的部會玩。有的常常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玩。有的則模仿了壞的榜樣。

有的孩子與人互動會焦慮,有的孩子太依賴某些人。有的孩子有伴,但是卻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有的孩子或許衝動,或許不會察言觀色,或許看似軟弱,或許學業表現低落而被討厭。

我們需要試著釐清孩子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孩子本身自己或許也說不清、理不明。

我們真的必須靜下心來想一想,到底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上,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給了孩子多少在人際關係上磨練的機會。孩子的人際關係不會自然而然就會。

或許你期待孩子只要成績好。但是我必須要告訴你,當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好,他的成績一定兵敗如山倒。

當然,釐清以上的原因,你別期待孩子能夠主動向我們告知、說分明。面對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困境、落寞、爭議、焦慮、或無所適從。我們是需要啟動如同福爾摩斯、柯南的辦案精神,仔細推敲,耐心蒐證。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於他人際關係的關注。讓孩子了解你想要一起陪伴他的態度。讓孩子願意一起和我們分享他在人際關係上,所有看似小事的大事。


Photo:Torrey Wiley ,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