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前選擇性緘默的孩子,在協助的過程中,我們彼此很容易陷入焦慮的泥淖中。

我們很急著期待孩子開口。這種焦慮感,很是自然,毋庸置疑。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愈是急迫要孩子開口,孩子愈是不講話。這種長時間的僵局,讓彼此焦躁,像是在跟時間賽跑。

或者,正確的說,是時間依然在跑,但是彼此卻原地不動。

有時,孩子的緘默,讓人看不到路途的終點。或許,孩子也急。或許,孩子不知所措。或許,孩子安於現狀。畢竟,不說話也讓自己處在一個制高點,掌控全場的狀況。

我們很急。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緘默會愈來愈頑固。

但是這種急迫很容易把孩子推回暗黑緘默的洞裏,就久久無法自己,在你預期他該說話的情境裡,無法言語。

我們都很急,但是我們必須了解一個道理:吃緊弄破碗。

太過於急切、太過於粗糙的對待,往往壞了彼此的關係。而且很難砍掉重練。

其實,我們內心裡多少都知道孩子是無法被強迫說話的。

孩子需要我們靜靜的陪伴。

或許我們的確是需要掩飾心中那股焦慮。但無奈的是,焦慮總是露了餡,讓孩子識出了破綻。

孩子不是不急。說真的,孩子也有壓力。我們彼此都在擔心,隨著長大出了社會,誰還管你緘默,誰還在乎等你。當緘默一日一日定型,到時只會讓自己更加囚禁在無聲的世界裡。

面對選擇性緘默,要心平氣和地等待,真的不容易。

只是靜下心來想,焦急催促與陪伴等待,或許後者讓孩子開口說話會多一些契機。

當然,等待並非是消極的無作為。而是,在協助孩子面對緘默這件事,我們必須要能夠先保持平靜。不容易,但得練習。因為我們的情緒會流動、傳遞、感染、反映給焦慮的孩子。同時,他也反映給你。

你的平靜、你的穩定,讓孩子也能有安心的心情。

說真的,要啟動緘默,取得金鑰與密碼,的確是需要心思、需要時間。就讓我們先示範如何自在、如何面對眼前的困難。這一點,多少也讓孩子了解我們可以幫助他的能耐。

讓孩子相信,開了口,說了話。焦慮也能漸漸煙消雲散。



Photo:Jérôme Decq ,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