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注完美 近乎苛求」這句凌志汽車(LEXUS)的經典廣告詞,套在資優生的想法上,很是常見。
 
孩子要求完美嗎?或者說,這本來就是他對待自己的方式,還是像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 2014)裡,薛佛學院爵士樂團中,無所不用其極的魔鬼教師特倫斯.佛烈契(Terence Fletcher)對於劇中男主角的安德魯(Andrew)的要求?
 
每個人的標準並不一樣,你的完美和我的完美也不盡相同。或許孩子認為,他有這樣的條件達到所謂的完美。當然,這完美的高度大部分的人可能無法企及。孩子應該學習自我滿足?還是要提防太容易自我滿足可能導致的不進步?

一條完美的繩子,似乎掐住了孩子的脖子。當孩子過度追求完美該怎麼辦?
 
腦海裡的完美戲碼
資優生腦袋瓜裡的小劇場到底在演什麼?是否有一套劇本在走?是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如同好萊塢電影有許多的類型,其實不同的資優生也有不同的異想世界。劇本裡,如何描述完美,對於完美下什麼樣的定義、註解。某種程度也影響了孩子對於完美的反應。
 
我們是否有機會聽聞,孩子腦海裡的完美戲碼?故事還沒說,大人先不要批判。人人都可以當影評、毒舌,但卻又不需要負責?!這讓孩子難耐。孩子需要的不是批判。他需要的是你的聆聽,真心誠意地聆聽。
 
請給個友善、自在的氛圍,讓孩子願意和你說說他的腦內劇本,談談完美這齣戲,自己期待怎麼演。

當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我們說,這時你必須了解這將是重大的親子關係危機。
 

解析「完美說明書」
完美無瑕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境界?在孩子所認知的世界裡,這樣的境界是否真實的存在?我想可以靜下心聆聽孩子怎麼說。
 
孩子是否有那套「完美的說明書」?在這說明書裡,是否有具體的目標、步驟、程序、完成的時間點。當然,也包括可能面臨的限制與盲點。
 
在邁向完美的過程中,孩子還欠缺了多少的里程、多少的步伐。當然,這一點也決定著孩子面對完美這件事的壓力與挫折忍受力。
 
完美往往存乎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其實,孩子的腦袋瓜如何地去解讀,如何針對完美下定義,寫程式。相對地,也決定了完美的威力有多強烈。
 
孩子的耐震度夠不夠?孩子的挫折容忍力是否屬於土壤液化的狀態。不完美是深層?是淺層?芮氏規模強度是多少?
 
資優生的「完美說明書」到底內容是什麼?孩子是否願意揭露這謎樣的內容?當然,孩子如果願意脫口說出。至少,多了一個人知道了、陪伴了、支持了。假如,我們同時有機會扮演徵詢意見的機會,這就更漂亮了。
 
給完美留個餘地
完美主義、完美性格,加諸在孩子身上是否喚來的是利多或是利空?這部分,有待保留。
 
與其我們在完美這件事情上打轉。倒不如來思考,當事情並沒有像孩子預期般的發展。這時,對於孩子的衝擊會是如何?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抗壓性可以負荷?
 
不完美會怎麼樣?說真的,先不要把完美這議題拋到二分的境界。往往事情到了非黑即白的地步,其實是很惱人的一件事情。
 
給完美留個餘地吧!讓走向完美這條路有個漸層。一步一步來,少安勿躁。面對完美不應該是一翻兩瞪眼。不應該是這樣的。百分之百看似誘人,但是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九之間也會有它誘人的地方。
 
面對完美,孩子需要練習合理的自我察覺。說真的,對自己不近情理,是很不夠意思的一件事。孩子是需要學習愛自己、善待自己、對自己好一些。
 
如何善待自己,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具體的條列出來吧。既然孩子有資賦優異的天賦,那麼應該也要有所能力將善待自己的方式條列出來。
 
我們絕對不是在要求孩子要不完美。別忘了,完美不是一道開關。我寧可完美是一種漸層藍染。有層次的美感,給自己一些餘地的優游自在。多一些層次,多一些喘息。  




Photo:Loren Kerns,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