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讀者區分資賦優異學生及亞斯伯格症學生的相似與相異處。由於在實務上,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很容易被混淆,而導致後續的輔導介入失焦。因此,在實務上,有必要進行認識與鑑別。

收聽頻率相近
資優生的察言觀色能力是比亞斯伯格症高檔。他可以很細膩的觀察到每一個人的表情、動作、說話內容。資優生倒不像亞斯伯格症容易誤解別人的意思。資優生當然有人際互動的需求,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然,資優生也喜歡高談闊論、分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他倒不是不想去聽別人的意見,而是別人對於他所談論的內容,不見得可以馬上理解或追上他的進度。當然,這一點不應該是資優生的錯,也不是其他人的錯。這本來就沒有對錯,只是頻道不同。
 
當物以類聚,相似特質的資優生在一起,這時就容易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資優是否就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學習,這倒也非如此。其實,只有找到相知相惜的隊友,你會發現他們仍然可以熱衷於如此精實的組合,將團體的實力發揮到淋漓盡致。君不見,在許多的科展上與競賽中,資優生是如何完美的搭配演出。


資優生並非無法團隊合作,只是他還沒遇到一群「登對」的人,一群能夠相知相惜的人,一群能夠共同合作的人。在資優的路途上,可遇不可求。除非在資優班彼此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這一點,資優生的群性能力是大大勝過亞斯伯格症。


焦慮見真章
資優生有些敏感的特質及過度激動的情緒,這很容易讓別人感覺到有些急躁、有些焦慮。但這焦慮並和亞斯伯格症孩子並不同。


後者常因為情境轉換的適應而焦慮。例如面對新的人事物,由於陌生、未知而感到焦慮、排斥、不安。然而,對於資優生來說,新的事物卻帶來驚喜、挑戰、樂趣,驅動著自己想要嘗試與探索的意願。
 
對於亞斯伯格症,你問他問題,他不見得可以、願意回答你。甚至於,因此感到焦慮。但是,相反的,資優生卻可以回答你。
 
留意固執所帶來的耗損
專注,是一種美德。那太過於專注在特定事物,照理說,應該是被歌頌才對。然而,對於特定事物的過度專注,卻很容易讓孩子對周遭事物缺乏應有的關注與接觸,而產生排他性。這一點,是我經常在談論亞斯伯格症孩子時所強調的。


亞斯伯格症對於資優生到底是加分?還是減分?這就要看不同特質的組合是否發揮的淋漓盡致。對特定事物的堅持與投入,就知識的學習來說,有著不容忽視的正面力量。這讓資優生聚焦火力在眼前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裡。專注與堅持就像添加了一對羽翼,讓資優生在專業學習的領域裡自由自在地翱翔。這些特質的加持,讓資優生立足於不敗之地,特別是在專業領域的學習上。
 
可是,當資優生添加了固執的元素。這時,對於資優生的生活適應,當然是大大的減分。固執,也很容易讓資優生陷入思考的泥淖。墜入漩渦裡,而無法掙脫。因此,對資優生產生身心的耗損。
 
當然,在同一個孩子的身上,同時具備資優與亞斯伯格症的身分。這兩者都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無法切割、無法另眼看待。資優請勿責怪亞斯伯格症,因為都是屬於我自己。
 
鎂光燈聚焦:調整合理的認知
有人期待被注視,有人則不愛成為他人的焦點。這當中的差異,主要在於反應彼此對於「被看」這刺激的解釋—也就是抱持著怎樣的想法看待這件事。通常,對於容易焦慮的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說,往往容易以負面的想法來解釋他人對於自己的注意。
 
「我一定讓人家覺得很奇怪、笨手笨腳、反應慢,不然他們為什麼都在看著我。」
「反正我說的話,都沒有人聽得懂,也沒有人想要聽,從他們的眼神看來就是一副懶得理我的模樣。」
 
每當孩子在腦袋瓜裡這麼想,往往負向思考的鋒面,也為自己帶來一陣陣焦慮、不安、害怕、恐懼、緊張、恐慌等負面情緒的大雨。而讓自己對於社交感到更加畏懼。
 
因此,協助孩子以不同的認知、較為合理的解釋,重新來調整對於互動訊息的看法,就顯得相當重要。
 
「他們看著我,或許是對我這個人感到有興趣。覺得我是一個有意思的人,說不定還很想走過來認識我。」
 
「或許我說的話,可能沒有人聽得懂。但從他們的眼神看來,似乎對於我說的更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
 
改變想法,讓孩子遠離人際互動的焦慮,是穿透社交焦慮的必經之路。

 



Photo:Eugene Kim ,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