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多少都沾了一些拖延的氣息。這味道,不甚好聞,有時又讓人感到嗆鼻,甚至於讓心頭烏煙瘴氣,使人心情不美麗。但這要怪誰?只能說是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我們總希望孩子擺脫這身拖延,但尷尬的是,我們卻也深困在其中。這一點,說是要教導孩子,卻也少了一份說服力。

但為了讓內心清淨、低耗能。為了能夠快刀斬亂麻,切斷與拖延的牽連。或許就讓我們靜下來想想,說是反省也可以:「為什麼類似的一件事,有些事我們會選擇拖延,讓他人在背後嘀咕、抱怨?有些事情卻努力使命必達,在deadline之前完成,以博取好名聲?」

你要說這兩件事情有困難度嗎?其實這也不盡然。要說是沒時間,倒不如說,是一種你自己的選擇、有意識地判斷哪些事:現在需要端上料理台,哪些事就堆放在冰庫慢慢來。當然,你知道拖延是一種抗拒。

有些事,你就是想要把它擺著。雖然你知道它的deadline已經過了,但是我們仍然不為所動。有時,自我安慰「臉皮厚一點,心臟就會強一點。」這也不是說「拖延有理,dealy無罪」。

拖延,與其說是一種時間管理。或許持平的來講,卻也是一種需要面對的心理課題。好吧?說是態度也可以。拖延,讓你不得不啟動自我覺察、自己探索,了解自己與周遭他人的關係。同時,評估自己的執行力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想要揮別拖延?這手勁、這力道,雖不需要像鈴木一朗的安打揮棒。但是,你卻需要站上打擊區就定位。

面對,是消滅拖延的第一件事。

閉起眼,蒙著頭,未竟的事情仍然還是在哪裡。不願意去做、不想要去碰,但是你心知肚明:事情仍然需要做。

折磨、耗損,因拖延所帶來的慢性折騰,其實是一種自討苦吃。有時,我常常說:「把該做的事情做完,就是最好的壓力放鬆方式。」因此,當有些東西被擱著,任由時間消磨。其實壓力在心裡就隱隱作祟,吞噬著你的自尊與自信。

面對拖延的事情,或許你可以歸咎沒有時間(這一點,很公平的,每個人可以使用的時間quota都一樣)。 當然,也包括你沒有好好運用時間,甚至於你根本不想要把時間用在這裡。

當我們眼睜睜地(或許你根本無視於它)看著被「晾」在一旁的待辦事情時。我們就必須仔細來看待自己和這些事情的關係。有些事情你不得不做,有些事情你可以選擇不做。

對於前者認命吧!出來玩,總是要還的。我總是說,認命是壓力因應與調適的好方法之一。至於後者,把債還一還。或許在下回,就請自己婉拒類似的邀約。除非,你在這些事情上,發現了「新」的關係,找到它對你的意義。如果這「意義」是推動你往前行動的大怪手。

拖延不需要理由。拖延的後果請自己負責。拖延的消磨,請慢慢承受。

 


 

Photo:Alan Cleaver ,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