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零用錢,我們到底是採取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還是孩子要的時候,你就給?或是根本不需要給,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就滿足了他們。
在考量這些給予的形式,還是得先回歸到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講,零用錢這件事情存在著什麼意義?
或許我們認為孩子有一些錢在身上,他可以自由的使用,開銷,他想買什麼東西就可以買什麼。除了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消費、支出之外,讓我們重新來思考,是否可以通過零用錢讓孩子學習到「想要」以及「需要」的差別,以及零用錢的獲取絕對不能理所當然。
我們並非要向孩子強調賺錢不容易,爸媽工作很辛苦,雖然這大部分都是事實。但孩子卻是需要思考獲取的零用錢到底是怎麼來的?父母是否有義務一定得要給孩子零用錢?
倒是我們可以問問孩子,能不能說服我,「為什麼我們需要給你零用錢?」合理的說服,請用適當的態度,口吻,說話方式,語氣,字眼來說服爸媽。
在這裡絕對不接受情緒勒索的方式,也就是說當孩子採取哭鬧,威脅,不給就尖叫,摔東西,辱駡三字經,甚至於動手。很抱歉,這是不能跨越的界限,再怎麼樣我們都不能因為這樣而輕易妥協。
請努力守住這條界限,將情緒勒索擋在門外。否則到頭來,你真的會招架不住,孩子隨時啟動情緒勒索,你就得乖乖地,親手奉上零用錢。當然,還包括日後你無法想像的事。
關於說服,當中牽扯到孩子做了哪些事,或有了哪些表現而獲取這些零用錢?想要把零用錢用在什麼地方,比如買鞋子,買手機,買遊戲點數。和同學到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或放學時繞到7-ELEVEN ,全家,OK,萊爾富買糖果,喝可樂。或在回家的路上,點杯珍奶,配雞排加辣不切。
讓孩子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出一條線,左邊寫著想要,右邊寫上需要。讓孩子把自己想要花費零用錢的內容列在左邊,右邊。
例如鞋子破損了,鞋底磨平了,孩子他需要一雙鞋子,關鍵在於這雙布鞋是要 adidas,puma,或是限量聯名款。可以確定鞋子是需要,但至於是什麼品牌以及限量聯名款多少就是想要了。
想要不是不能給,而是孩子需要考量自己有多少錢,可以來支配使用。倒也不是說,錢存多了,自己就可以任意揮霍。
讓孩子瞭解以及建立想要與需要可以有不同的比例。只是需要的部分優先支出,以及占絕大的比例,比如80%需要,20%想要。或是75%需要,25%想要,這比例再視孩子的情況調配。
給孩子零用錢,當中也關係到,我們希望孩子從小逐漸養成對金錢的管理,或許孩子還沒有辦法開源,那麼至少能夠學習節流。把零用錢花在刀口上,感受每一塊錢所產生的價值。
Photo:tapanakor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