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知道孩子不喜歡我們嘮叨,但是我們卻停不下來?

 

我相信這件事情有許多的媽媽們,當然也包括少數的爸爸們要舉手抗議了。「如果孩子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就不需要我們囉嗦啊。」

 

我也相信這時有許多孩子也直接站起來反駁,「你們越嘮叨,我就越不想做。」

 

別急,爸媽們有話要說,「你做了,我們就不會嘮叨。」

 

「你們越嘮叨,我就越不想做。」孩子又補上一句。

 

「你做了,我們就不會嘮叨。」「你們越嘮叨,我就越不想做。」

 

再這麼講下去,說真的,後面就乾脆直接複製、貼上了。

 

親子關係就像個迴圈一樣,越講,關係只是越衝突,越疏遠。

 

親子雙方兩邊的臉色都不好看,誰也不讓誰。

 

先不談,這當中到底是誰輸、誰贏,因為親子關係根本不是一場零和的遊戲。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不希望這種狀態繼續膠著下去,那麼勢必需要有人先採取改變的動機。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是改變說話的方式。

 

那麼我們來想想看,這時是孩子改變比較快,還是爸媽改變會比較容易一些。

 

說真的,如果要讓孩子因為謝絕我們的嘮叨,而選擇去做了爸媽認為他應該要做的事,這一點真些緣木求魚。

 

對於我們的嘮叨,孩子是會選擇逃避,但很簡單,只要離開現場,走進房間,把門關上,帶起耳機,把音樂聲開大,孩子依然可以不做我們期待他做的事。

 

當親子互動一直陷入焦灼,這時我們真的得要有所突破,換個方式吧。

 

畢竟爸媽是成年人,也成熟許多,社會歷練也比孩子更加的豐富,就別跟孩子計較,讓我們自己先調整吧。

 

你可能會說,「我們怎麼可以示弱,這樣孩子不就會越來越看不起我們了?」

 

不對!不對!不對,這真的不是示弱,而是在孩子面前更加展現出,為人父母願意改變的誠意。

 

說真的,縱使大人承認自己的脆弱,這也是一種成熟的展現。

 

青春期孩子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挺好溝通的。只要能夠彼此說服,也讓他看見我們願意改變的動力。

 

換個方式和孩子說吧。「哥哥,媽媽發現你現在成熟了,所以我相信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姐姐,如果有時間的話。把房間整理一下。」語氣和緩一點,可以只說一次,不需要批判,讓孩子以他方便的時間,由他自行決定何時動手做。不要急,也不要期待,孩子總得立即回復我們的要求,或執行我們的要求。

 

慢慢來,先將嘮叨晾在一旁吧。

 


Photomohamed Abdelgaffar,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