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一場情境轉換的調適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開學了,陶醉27天的假期結束了。一場雨開啟了今日上學去的序曲,很夠意思的,當孩子陸續坐在教室裡,雨停了。雖然,什麼時候會再下雨,不知道。(嗯,宜蘭是如此)
我常說「在宜蘭一切順其自然」,這意思多少在提醒自己,別太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更何況,天氣狀況又不是自己所能操控的。但至少,下雨有下雨可以去的地方,出太陽有出太陽可以做的事。
有時,自己的想法,可以決定行動,改變心情。嗯,至少是自己喜歡的心情。
同樣的,開學了,這是所有的孩子無法改變的事實。(謎之音:但是我肚子痛啊!我頭痛啊!我想賴床啊!總可以改變事實吧!讓我繼續賴在家)
收心,收心,收心(講三遍,應該可以多少收一些吧)。收心,一場情境轉換的調適。收心,是否能夠順利。多少也在於幾件事:孩子如何看待開學、孩子開學前後的作息調適,及孩子情境轉換的能力。(嗯,對於大人的開工也是如此)
開學的想法:
說真的,關鍵總是在孩子選擇(注意到什麼、如何想)的一瞬間。「開學,哇,期待已久又可以和同學見面玩在一起。」「唉,又得要上那無聊的課。」「耶,又可以早自習上我愛的社團課。」「討厭,又要應付寫不完的作業。」
孩子怎麼想,決定著他過去在校園裡的經驗。透過開學這把鑰匙,多少也讓我們可以一探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課業學習,及校園適應等線索,間接對孩子有所了解。
收心,並非要和孩子辯,反駁他的感覺與經驗。「拜託,上課哪會無聊,是你自己不專心。」「寫作業又不是只有你在寫,有什麼好抱怨的。」這些話,只會讓孩子覺得你離他真的很遙遠。
同理他的感受吧!並引導孩子練習看見開學的亮點—足以吸引自己開心上學去的誘因。「媽媽可以感覺到,剛開學是讓你有些煩躁。或許功課多了些,但也多了些和同學聊天的話題與討論的機會,不是嗎?」
作息的均衡:
如果想要讓孩子在ON與OFF的切換與銜接上,能夠有超完美的表現(好吧!可以順順的適應就好),或許讓孩子平時均衡一下,除了營養,也包括課業學習與玩耍。(比重請依需求,自行調配)
放假時,玩耍多一些,課業學習要有一點。(下一個假期,讓孩子試試)開學了,課業多很多,但玩耍不能免。在生活作息上,維持規律,但並不表示一定要來個全有全無(all or none)—上學、補習、安親塞滿,玩耍、休閒、娛樂閃開。
讓孩子每天多少有玩一些,輕鬆自在多一點,讓開學後的日子,不要一下反差那麼大,讓孩子感覺像是墬入無盡深淵。這時,心就可以好好收。
情境的調適:
說真的,有些功夫平時多少需要練。收心,有時反映著孩子對於情境轉換的能力弱了些。這和環境的調適能力有關。多少你可以趁這個時間點,重新檢視孩子的適應力。
但開學了,孩子不適應怎麼辦?我想你可能有如此的疑問。
試著閉上眼,在腦海裡環繞一圈。想想,卡住孩子適應問題的是哪道關鍵。(什麼?想不出來?孩子又沒說……)如果你一時想不出來,那再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再繞個幾圈。但這時,警訊的燈已經亮起—它多少在提醒你,原來我們對於眼前的孩子還不夠了解。這時,要讓他收心,談何容易。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 Feb 24 Tue 2015 11:03
收心:一場情境轉換的調適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