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2.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3.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4.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件事所有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覺得這件事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6.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常處罰優於瞭解?
  7.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先前曾經做過哪些事?
  8.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9.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經嘗試給予同理?
  10.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自己曾經做過哪些改變?
  11. 為什麼您選擇這些改變?
  12. 為什麼您相信這些改變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偷竊?
  13. 關於這些改變您堅持多久?
  14. 為什麼您能相信孩子一定會或不會再偷竊?
  1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
  16.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對於眼前的孩子感到陌生?
  17.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是否曾自省您所關心孩子的是什麼?
  18.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所有權這件事?
  19.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道德這件事?
  20.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法律這件事?
  21.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曾經如何引導他理解金錢與物質這件事?
  22.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過於以物質滿足孩子的需求?
  23.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是否過於以物質填補大人的愧疚?
  24.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曾經做過哪些事使他能夠繼續喜歡自己?
  25. 面對孩子的偷竊,您曾經做過哪些事使他能夠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所改變不再偷竊?

  • 如同孩子其他行為表現一般,偷竊行為絕不會僅是孩子本身問題如此地單純。
  • 面對孩子偷竊行為,雖然可能讓大人們感到生氣、愧疚、挫折、憤怒、自責或不知所措等情緒反應。
  • 但仔細思考這件事,或許有他所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或意義。

  • 感謝cl網友在部落格回應上提供如此的議題讓自己有思考的機會,分享25道思考題,也期待在父母、老師及周遭大人的協助下,讓偷竊這回事與孩子說bye-by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