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斷總留給我們什麼印象?常常會向老師們探詢一個問題,當明天班上即將來了一位ADHD或亞斯伯格症的轉學生,請問在你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會是什麼?適孩子本身這個人?還是讓你感到焦慮、無奈、抱怨的診斷?無論是ADHD或亞斯伯格症。
  •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校園學習中,累積了一群苦惱自己,困擾別人的症候群,這時診斷就孕育而生,特別是障礙明顯橫在眼前,無論是ADHD或亞斯伯格症。有時這些現象,的確是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內,也不請自來地挑戰著我們的習慣,看待人事物的慣性角度。
  • 診斷內容的確是需要瞭解,並從這些症候群中,思考如何因應及協助孩子們跳脫這些困境,或者與這些症候群和好相處。但是,當我們看待這群孩子太過於聚焦在這些症候群上時,其實對於隨後和孩子的互動,也就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框架中。無論是你覺得ADHD的煩,或亞斯伯格症讓你感到的怪。
  • 存在的現象,總有不同的解釋層面。這就如同ADHD被抱怨的天馬行空,無所框架的思考,這就與創意之間頗有類似之處。而亞斯伯格症被認為如鬼撞牆般的固執性,卻也相當地反應出他們看待事物的堅持宛如磐石一般。所以,常常在思索,是否是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太普通了,太單一向度了,而存在著框框與視界。
  • 如果現在流行一種運動,這個運動讓我們從新調整慣性的思考方式,開始賦與我們眼前的這些ADHD或亞斯伯格症孩子的現象,一些具正向、積極及友善的解讀。或許,在如此的對待中,將不知不覺地讓我們的態度更柔性,對待孩子的眼神更加友善與親近,這就拭目以待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