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笑開太大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玩笑,可以開。但玩笑,總該適可而止。只是對於孩子來說,玩笑的拿捏總是無法把握剛剛好的分寸。有時,孩子索性用玩笑,用謊言,來做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是無法察覺,玩笑,真的開太大了。


「妹妹,你走開!不要弄倒我的彈珠軌道組啦!」哥哥對著八個月大的妹妹嚷著。媽媽走出房外,不時用眼神要哥哥對妹妹多注意一些。「妹妹,你很煩哩!不要碰我的東西啦!走開!走開!」說真的,與其要妹妹走開,倒不如說要妹妹爬開,比較貼近現實。


妹妹被哥哥的大聲嚷嚷,嚇哭了。「很吵耶!哭什麼哭?煩死了!我再說一次,不要亂碰我組裝好的彈珠軌道!」哥哥氣急敗壞地說著。


「媽媽!媽媽!我的彈珠少了一顆,該不會是被妹妹吞進去了!」哥哥突然大聲嚷著,這回又把妹妹嚇哭了。「你在說什麼?吞進去?這還得了!」媽媽被嚇到了。當然突然的尖叫聲,連帶的也讓妹妹哭得更大聲。


哥哥眼神飄向收納箱旁,當然那顆橘色小彈珠靜靜地躺在地毯上。


「妹妹,來,妹妹,你趴在媽媽的腿上。來,嘴巴張開,頭低低著,來。別哭、別哭!」媽媽緊張地急於對妹妹進行拍背壓胸。這畫面一開始讓哥哥感到好笑,心想「活該,讓你變成彈珠超人。」


「怎麼辦啦!怎麼辦啦!吞進去了,怎麼辦啦!」媽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當然妹妹哭得更歇斯底里。「到底該不該送醫?到底該不該送醫?」媽媽口中喃喃自語。而哥哥的表情,也隨著媽媽心急如焚的反應,慢慢變得僵硬……
彈珠仍然靜靜地躺在地毯上。

期待被看見
每個孩子多少都希望被重要的人,看見。因為看見,所以重要。因為看見,所以存在。因為看見,所以值得。

但面對眼前的孩子,看似很近,卻也遙遠,如果我們忽略他的感受。

請隨時提醒自己,是否我們對於孩子有所冷落?特別是家有兩個以上的小朋友,更需留意。

玩笑,其實一點都不好笑
「我只是開玩笑,好玩而已」但孩子必需要知道,有些玩笑,一點都不好笑。當孩子有表達能力,試著聽他說說看「這麼做,到底好玩在哪裡?」

有時,讓孩子笑的是大人緊張的反應,例如花容失色、措手不及、歇斯底里。因為,這和平常看起來很正經八百的爸媽不太像。當然,當事人(妹妹)的強烈情緒反應,也是孩子(哥哥)的笑點之一。

但請讓孩子知道,這一.點.都.不.好.笑。這時,請拿出你最經典的撲克臉。冷冷地看著他,孩子需要去感受到,他的玩笑真的開過頭了。

讓孩子思考開玩笑的初衷,孩子需要適可而止。

越出界線
如同在搭乘捷運、火車或高鐵。在月台上,你會清楚地讓孩子知道「請勿跨越黃色警戒線」,禁止在月台上玩耍、嬉戲。相同道理,開玩笑也是有界線。孩子也必需知道玩笑開大、鬧大,為自己與別人所帶來的困擾與風險。你可以想像,如果因為開玩笑,救護車真的被叫來……後果可是無法承擔。

但是如果真的越界呢?玩笑鬧大了!孩子是真的需要承擔,至少讓他強烈感受到亂開玩笑所帶來的責任與代價。該給什麼後果,你可以先把球拋回給孩子,讓他說說該負什麼責任,爸媽該如何處理?

如果你決定要讓孩子參加道安講習(爸媽的說道理時間),請記得在時間的安排上,可以考慮孩子在乎的時間進行,無論是卡通、3C或網路時間。至少讓他先承擔被剝奪感,例如美好的時光就這樣……報廢。

孩子需要知道,當玩笑暴漲超出警戒線,越過河堤的代價將難以想像。

拿回關注的主動權
或許,你試過了說道理。但這需要平時慢燉細熬,且要讓他理解、讓他明瞭。或者對於孩子玩笑的越界,給予後果的處罰。只是這麼做,可能換來短暫的相安無事。但你可能沒把握,下一次的玩笑,何時會再風起?

如果積極一點,讓我們拿回關注的主動權。球在手上,如何拋出?何時拋出?球速如何?球技怎樣?控球如何?你將有機會改變孩子愛開玩笑的局面。

關注回饋,請定時設定,讓孩子有感覺—一種爸媽真的關心我的真實感受。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