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孩子相處中,我有一項堅持,就是彼此在約定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如同在菜市場,討價還價。
彼此有什麼疑問,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需求,相互尊重,在約定之前,各自清楚把立場表達出來。
這當中,彼此讓對方理解,或誰能力夠,那麼就嘗試說服對方,讓對方接受。
但必須強調的是,情緒勒索除外。
約定之後,我就希望如同在便利商店一樣,彼此按照規矩來。
我可以確信,當你去了7-ELEVEN,全家,OK,萊爾富,你應該很清楚當中的遊戲規則。
我相當肯定,你不至於和店員討價還價。除非,你真的想上爆料OO,靠北XX。
例如「小姐,點數能給2點嗎?」「1點」「拜託啦,給2點嘛!」「1點」「我住在這個社區耶!」「1點」。說真的,如果點數就只能給1點,我們卻要硬凹給2點。除非,店員佛心來著,不跟你計較。
否則,我們繼續硬凹,「小姐,第2瓶能不能66折?」「79折」「算便宜一點嘛!第2瓶66折啦!我常常來耶。」「79折」,說真的,你就別鬧了。
倒不是說,我們與孩子溝通沒有彈性。 而是,既然我們進行了約定,那就彼此照規矩來遵守。至少,在職場上,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態度。
這件事,特別是在與孩子約定使用3C產品上,無論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網路的使用。
我非常在意,孩子在這過程中,能夠說到做到。否則,我會認為孩子的自律還不到位。
說實話,使用網路、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是亟需要孩子的高度自律。因為,3C產品真的是太誘人了,對於大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自律的呈現,也在於彼此如何遵守約定。
當我們發現孩子在歸還手機時,要還不還的。時而推拖拉,或在那邊哭鬧,或歸還時,表情不好,態度惡劣,或粗魯將手機丟了過來。
這時,我們必須得很清楚提醒自己,孩子還沒有條件與本錢(自律戶頭,錢不夠)來使用3C產品。
當下,是該試著讓3C產品居家檢疫隔離14天了。簡單來講,就是讓孩子與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網路維持一段時間的不接觸。
這看似消極,但某種程度也在降低孩子對於3C產品的依賴,放不開。並且也得讓孩子面對自己無法遵守約定,無法斷捨離3C產品,必須有的後果(他在乎在意的行為結果)。
眼不見為淨,與3C產品保持一段時間和距離,這一點,特別是,對於尚處在他律的階段,年紀比較小的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孩子更是重要,行為舉止都還需要父母以及老師來進行管理。
拿捏好自己的彈性、堅持與界限的時間點,約定前後,就讓彼此來遵守。
Photo:Andrea Piacquadio, CC Licensed.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