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回家,不願意跟我們說話?在演講過程中,我經常拋出這句話。這時,底下的聽眾,總是面面相覷,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有些父母或許心想「才才剛下班,好不容易把家務剛做完,耳根能夠維持清靜,不是很好嗎更何況,孩子一天上學、補習回來,也累了。有事的話,孩子是會開口的。

但實務上,常常發現事與願違。當孩子在學校、日常生活中,出了一些事。最後知道的,可別是最親近的父母。我一直在想,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是否在於爸媽本身也缺乏主動和孩子分享、表露自己的生活、想法,內在情緒等等。

爸媽不說,當然孩子也沒有機會看到父母的示範,進而仿傚。久而久之,當孩子內心也的確有事的話。他也不知道該向誰說,不知道說什麼,不知道怎麼說。

或許有些父母會有不同的意見,心理師,我其實非常的努力,想要和孩子溝通。但是我每次只要一問他,他就敷衍我,不是說沒事,很好,或乾脆什麼都不說。

當然孩子這麼回答,我大概也可以推測父母的問話,不外乎今天在學校過得好不好?今天在學校乖不乖?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爸媽是表達出善意和主動關心。但我們卻忘了一件事情在和孩子的對話過程中,其實我們只是不斷地拋出問題,想要孩子來回答。同時,你問的可能都是很籠統的問題。當我們這麼問,很自然的,孩子就只好那樣回答。

在這裡,我們必須隨時得提醒自己,當自己只是不斷的透過問孩子,想要來瞭解來孩子的所思所想。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在這種不斷的被追問的過程中,其實是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厭惡、抗拒,甚至於置之不理。

那該怎麼辦?爸媽一時也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狀態。先別再問,先讓自己練習主動與孩子分享,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事務上,自己的所思所想。但請只是分享,先別給予進一步的要求與期待。孩子並不愛聽道理,除非你把道理埋藏在你的分享故事當中。

當爸媽說了,當爸媽聊了,孩子也慢慢發現,原來有些話題,在這個家庭裡,是可以對話的。這時,孩子願意開口的動機自然就被啟動了。

另外,我們也需要留意,有些孩子選擇不說。有時來自於我們沒有耐性,把孩子的話聽完。有時我們在尚未瞭解孩子真正的情況下,就直接給了評斷。先讓自己練習傾聽,先讓自己練習分享。我相信爸媽的努力,孩子一定可以敏感覺察到。而有那麼一天,孩子願意主動和你說說話。


PhotoNorbert Urba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