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強調,人際互動與社交技巧這件事,是得實際演練再演練。並非只是單純告訴孩子概念,「這是不對的,你不能這樣,你應該怎麼做?」
雖然,我們講的很仔細,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告訴著孩子,要讓他記得我們說的話,孩子也猛點頭,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肯定承諾,我一定會好好做。
但你會發現,過了一段時間,類似的問題又開始出現,孩子依然習慣性的用自己的方式,例如與同學發生衝突,直接用拳頭,動手推了過去,吐對方口水,辱罵三字經,比中指或踹對方一腳。
你發現這些我們不都是已經告訴他了嗎?「這是不對的,你不能做,你為什麼還是這樣做?」
你可能有疑問,怎麼可能不懂?我跟他講了這麼多遍?
其實我必須這麼講,在孩子的概念上,了解這些負面行為是不應該的,我相信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其實是知道的,過動兒也不例外。
但重點來了,知道了,懂了,並不等同於我接下來懂得怎麼做,會這樣做。別忘了,在知道與做到之間,過動兒是有很大的鴻溝的。
與其說,懂得怎麼做,倒不如說,由於孩子沒有實際的演練,因此在第一時間他沒有辦法順利的提取,我們所交代他的方式。
也就是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去踢人家,踹人家,吐口水,那我們期待他怎麼做?
當然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學習到一種適當的,對的表達方式。既然是個表達方式,那我們就得開始來進行練習。而且,得反覆練習。
例如當同學在一旁開玩笑,孩子過去可能衝動的一拳揮了過去,現在改為告知對方「我很不舒服,你說那些話讓我覺得很難堪,我希望你尊重我,我不希望下次繼續聽到你說這些話。」
或例如有同學插隊,之前立即推了對方一把,現在調整為「我先來的,請你排後面,謝謝。」讓孩子試著一次一次又一次,把這些話說出來。
平時我會建議,將孩子這個年齡可能會出現各種社交人際互動的問題進行收集,就像題庫一樣。事後,隨機的抽取一個題庫,一個情境題,試著讓孩子做該情境的演練,孩子必須要練習說,練習做。
透過表情,眼神,肢體動作,講話的語句,音量,音調。沒錯,就像在演戲一樣,孩子需要入戲,而這個入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接下來,如果真的遇到對方又開始插隊,或者是對方嘲笑了自己,這時孩子在第一時間能夠將先前所演練的,所熟悉的方式拿出來進行回應。
再次強調,實際演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像孩子學騎腳踏車,與其我們跟他講了一堆有關於騎腳踏車的基本概念,倒不如我們就直接引導孩子邊騎邊講解,讓孩子直接感受自己腳踏著踏板,手握住龍頭,如何去維持平衡,如何去踩剎車,如何去加速度,有了實際操作,我們再來補充講解,孩子的印象是會深刻的,而且也比較容易在第一時間應用出來。
Photo:Chris Gonzalez, CC Licensed.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