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少年常見外向.內化偏差行為
以品性疾患.對立反抗.廣泛性焦慮.憂鬱為例說明

品性疾患
對人或動物攻擊
常欺負、威脅、恐嚇他人
常先挑起打架
使用武器(器物)嚴重傷害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別人
身體上的虐待動物
搶劫、搶奪
性強暴
破壞財物
故意縱火
故意毀損他人財物
欺騙或偷竊
破壞侵入他人房子、建築物、汽車
騙取東西及喜愛物或以說謊逃避責任
偷取貴重東西
嚴重犯規
常不顧父母的禁止,夜晚在外逗留,且開始於13歲以前
至少二次以上逃家,隔夜未回;或一次長時期的逃家
常逃學,且開始於13歲以前。

對立反抗疾患
經常發脾氣。
經常與成人爭執。
經常公然反叛或不服從大人的要求或規定。
經常故意激怒或惹惱別人。
經常把自己的過失或不良行為歸咎於他人。
經常暴躁易怒。
經常生氣或表現憎恨的態度。
經常懷恨或有報復的心理。

廣泛性焦慮症
針對許多事件或活動 (諸如工作或學業成就) 過度焦慮及擔憂(憂懼的預期),至少六個月期間病人的擔憂期比不擔憂期長。
此人發現自己很難控制此憂慮。
焦慮及擔憂伴隨發生下列六項中其中三項 (或三項以上) 在過去六個月期間,至少有些症狀的出現比未出現期更長
(1).不能靜止或感覺浮躁或不耐煩
(2).容易疲累
(3).難保持專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4).易怒
(5).肌肉緊張
(6).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或睡不安寧而對睡眠不滿意)

憂鬱症
情緒低落
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
體重下降或上升
嗜睡或失眠
動作遲緩
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
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
經常出現負面想法
青少年犯罪之成因(1)
早年經驗
個人經驗:遺傳
身心特質
年齡
性別

輟學經驗
負面生活經驗.因應技能
青少年發展特質

家庭因素:父母管教方式
家庭功能
父母.手足不良示範
單親家庭
父母親之心理健康

學校因素
社會因素:不良同儕及參與之活動
居家鄰近環境不良
媒體不平衡報導
政治人物不良示範

課程內容參考資料
DSM-IV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 (孔繁鐘 編譯, 合記圖書)
DSM-I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孔繁鐘、孔繁錦 編譯, 合記圖書)
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 (陳金定,心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