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現在把眼睛閉起來。聽好,我只講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眼睛閉起來!你還在看哪裡?」老師邊說邊往座位底下走去。

但是,放眼望去,班上沒有一個人舉手。

老師深呼吸了一下,吞了吞口水,「我再說第一遍,誰拿走我桌上的筆,自己舉手。」這時,老師仔細的,一個一個瞧著底下的同學。然而,小朋友們雖然都閉起眼睛,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舉手。

老師忍不住心中的那一股怒氣「好,現在所有的人把眼睛張開。」底下有些同學搓揉著眼睛,狐疑的東張西望著,彼此好奇著,剛剛是誰舉了手?

老師走回講臺上,刻意拉高音量,「現在兩兩一組,把書包交給對方,彼此把書包裡的東西倒到桌上,讓對方檢查。」底下發出了一陣騷動。

阿坤突然站了起來,大聲對著老師說「你這麼做簡直就是侮辱我們,把全班都當成賊。」「對嘛!沒有證據,為什麼要懷疑我們是小偷?」「誰稀罕你的筆啊!」阿成與小剛附和著。

「我可沒有說是誰賊唷,我只是要你們彼此檢查書包。反正沒有拿筆的人,光明正大,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不是嗎?不就是把書包拿給對方彼此檢查如此而已。」

綁著馬尾的小玉,趴在桌上,默默流下眼淚。阿亮也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把書包交給一旁的小花。阿偉與小祥則彼此嬉笑著,互搶對方的書包。

「好,如果你們都沒有人要承認,那麼這星期大家就都不要下課。」老師情急之下,脫口說出這句話。「什麼跟什麼嘛!」「憑什麼這樣做!」「抗議!抗議!」同學們鼓譟著。

這時,眼尖的小茱,舉起手來,「老師,你要不要摸一摸左邊胸前的口袋?」「幹嘛?我又沒有胸口鬱悶,摸什麼摸胸前口袋?」話一說完,老師索性手碰了一下,底下的同學大聲嚷著「原來,偷筆的賊就是老師自己!」

頓時,老師羞紅了臉,怒氣沖沖「安靜!把國語課本拿出來,翻開第8單元。」

原來,老師才是賊?! 

這一篇文章,我想要來談談,教室裡,當有人遺失東西,懷疑班上有人未經他人的許可,拿取了別人的物品或金錢,在處理班上疑似偷竊行為時,必須注意的事項,避免出現粗糙的舉動,讓教室裡的學生感受到受侮辱,而傷害了孩子們的自尊。

在處理上,當要求全班同學在座位底下,自己舉手承認,其實,今天如果真的有人拿了,在如此公開的情況下,要讓偷筆的學生舉起手來,很難讓當事人坦誠。

其次,在沒有充分的證據下,切記不要懷疑眼前的任何人。

雖然,老師要求彼此相互檢查書包,也許自覺如果同學沒有拿筆,反正書包裡也不會出現。只是這個舉動,把底下的同學們都事先認為是嫌疑人。

對於有些同學來說,當自己沒有做這件事情,卻被懷疑的情況下,其實心中的感受很是糟糕的。這就如同心裡的一張白紙,被狠狠的抹黑了一片。

面對教室裡,疑是偷竊行為,在做法上,是必須有多少證據,說多少的話。

當自己忘了筆放在哪裡,或是自己沒帶筆,或搞丟了筆,卻把問題歸咎在別人身上,這就尷尬了。

當然,連坐法是一種非常粗糙的處理方式,假如班上有30個人,如果當中的一個人,真的拿了老師的筆。這時,對於其他29個人來說,他們如何來承認?

有時,我們使用威嚇的方式,想讓同學之間,因為同儕壓力而逼迫出偷東西的人。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剩下的其他人,在無辜被連帶處罰的情況下,這些同學到底是什麼感受?

粗糙的處理,很是傷人,不得不慎。


PhotoZach Zur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