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對孩子全然信任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的作業在學校寫好了。」「作業本呢?」「就寫完放在學校啊!」「沒確認,我怎麼簽名?」「嗯!不就告訴你已經寫好了,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哥哥顯得有些不耐。

「你不相信我?」

「相信你?我是很想相信你,只是……」媽媽心中有些疑惑。但是,信任孩子,這是她最基本的態度。但全然的信任,是否也讓孩子變得馬虎、取巧?這一點,媽媽心中是有所顧忌。

「你不相信我?」

哥哥,咄咄逼人地問著。媽媽的心,也糾結著(省點事,不需要老是跟孩子起衝突嘛!)。

「唉呦,你就隨便把名字簽一簽,不就好了?」(隨便、隨便、隨便,好可怕的魔音穿腦,媽媽心中被這浮現的「隨便」困惑著)。

「要不要打個電話給同學,問問看?」「為什麼還要問同學?」這句話,真的重重地敲了媽媽的心。「嗯,為什麼呢?打電話,不就直接否定我對於孩子的信任,難怪哥哥一臉氣呼呼的模樣。」媽媽有些自責怎麼說出了這個蠢問題。

「你到底簽不簽?不簽就算了。」哥哥把聯絡簿收了起來,作勢離開。「好啦!我簽、我簽。」媽媽勉為其難地在聯絡簿上,簽下名字(唉,怎麼感覺像被迫簽了賣身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信任的過與不及
信任是對於孩子最基本的態度,全然的信任最是完美與理想。但是,過與不及的拿捏,卻也考驗著父母的智慧。信任,多少應該是需要有基礎的。這基礎關係到孩子在這之前的信任表現。

沒錯,我們展現了全然的信任(嗯,就像開了張沒有金額的支票。孩子,就自己任意填寫吧!)。在這當中,孩子也仔細地在觀察我們的做事態度,是否放任不管?

孩子是我太相信你,還是對你不仔細關注?(充分授權,但請別成為橡皮圖章啊!)。

徵信:驗證工作我做了嗎?
徵信?有沒有搞錯,我在家又不是開銀行、發信用卡、辦貸款,幹嘛要對孩子徵信?你可能心裡存疑「難道,我該對於孩子的信用進行驗證的工作?」

如果你的孩子歷年來的還款紀錄良好,不會逾期繳交作業,還款能力也強(嗯,這一點可以從他平時的考試、作業、評量、成績表現來判斷)。當然,對於眼前這位信用表現良好的績優大戶,你可以授予更多的信任額度。

但是,如果還款能力不佳?託辭、理由、藉口一堆?這時,你真的需要仔細來調閱他的徵信紀錄。以評估他的個人信用卡額度與貸款額度(爸媽該對他有多少的信任?)。

隨便病毒的殺傷力
嗯,認真的孩子最美麗。你沒看那專注投入的眼神,多麼地迷人,讓人目不暇給。當然,認真不單純只反映在康軒、部編、南一、翰林等教科書上。認真,也充分地反映著孩子對於自己的責任,切實負責,不會隨便馬馬虎虎(態度、態度、態度,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請千萬別小看,隨便對於孩子成長所帶來的殺傷力。隨便病毒總是隱身在每日的小細節當中,一點一滴地在吞噬著孩子的態度—對於自身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負責態度。

我們隨便簽名,當然孩子就隨便應付。請想像,當你沒有仔細詳閱內容,隨隨便便簽了契約書,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謎之音: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拜託,哪那麼嚴重?只是簽個聯絡簿,又不是向地下錢莊簽借據、簽租屋契約、簽房屋貸款契約書?」但請別小看聯絡簿,它某種程度扮演著孩子對於學習及生活內容的信任簿。一種對於自己誠信與責任的建立。

輕易妥協?門都沒有!
「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孩子啊!在大人的世界,並不對喲)。也許孩子表現出不耐(謎之音:大人的耐性也沒有說多好),但請別因此輕易妥協或被情緒勒索(為了避免惹孩子生氣,一切都好談、好商量、好放棄)。

簽名,是一種態度,對彼此負責的態度。

這個立場你需要非常的堅定。

親師熱線,一通搞定
誰,了解誰?說真的,常常是孩子了解我們,勝過於我們了解他(你沒看有多少父母被孩子吃夠夠)。

「孩子,不是對於你不信任。而是,媽媽對於自己做事的一種負責態度。」火冒三丈?孩子就先別了吧!(消防車,待命。灑水,預備)。

讓孩子了解,和導師打個電話,是必要的澄清與確認。雖然可能讓他感到不高興,但一次把話說清楚,把親子之間的疑惑化開。這是必經之門,屬於大人之間應該做的事。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