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噗浪(Plurk)能夠吸引許多網路使用者的眼球與時間,其中一項原因,特別是容易讓使用者不知不覺中被黏在河道上的關鍵,即在於Karma值的設計。
  • 這一點設計與多數電玩的點數累積作用非常相像。
  •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行為改變上,通常會運用行為改變技術與代幣制。
  • 那Karma值的設計,能對父母訓練孩子的行為處理提供怎樣的刺激與思考呢?
  • 首先,想一想,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Karma值?
  • 從行為訓練的觀點,正向行為愈多,負向行為愈少,Karma值就會增加。
  • 反之,正向行為愈少,負向行為愈多,Karma值就會降低。
  • 建議您,在家中醒目的地方擺上一個大白板,在白板上以大大的字,標示出Karma值。例如Karma值:67.34↑或Karma值:45.19↓。
  • 白板上的Karma值您可以隨時更新,讓孩子在第一時間隨時知道自己當下Karma值是上升或下降。
  • 那Karma值的上升或下降,對於孩子到底有什麼作用?什麼吸引力?使其有動機與動力想要有所改變,無論是說該說的話,或做該做的事。
  • 當Karma值做為代幣的延伸,此時Karma值的多或少,當然也左右了孩子的權利、權限與增強物的獲取。
  • 如同噗浪網站上對於Karma值高低的說明(參考如下),您也可以訂定一項專屬於孩子行為階段的Karma值的範圍。

 

  • 0.00 to 21.00: 你在創始期。 
  • 21.00 to 41.00: 你在維持成長期。
  • 41.00 to 61.00: 你開竅了
  • 61.00 to 81.00: 你已經很接近 Plurk 涅槃。
  • 81.00 to 100.00: 你已經到達 Plurk 涅槃。

 

  • 如同在噗浪上,Karma值的高低,代表了孩子的權限有多少,權限愈多當然在合理的範圍內,孩子愈能享受更多的權利與增強物。
  • 值得提醒的是,這些權利與權限是由孩子自己努力,並對自己行為負責所衍生出來的增強物或結果,無論是實質或社會性增強物。
  • 至於孩子每一個行為階段,增強物內容為何?權利與權限為何?這一點您可以與孩子討論及約定。
  • 但提醒您一件事,Karma值終究是外在控制的一件事,行為改變技術或代幣制有其階段性。
  • 如何將行為內化成孩子的一部分,或許才是另一道更具挑戰性的親職管教與成長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