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責任推給貓:面對幼兒的說謊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開什麼玩笑,孩子說謊我應該先感到高興?別鬧了,好不好?Oliver現在已經三歲了耶!我擔心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高興。」媽媽雙手一攤,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我不是在和你開玩笑啦!你就先別往一般人的說謊想嘛!」Julia手上持著仍有些溫度的Espresso試著緩頰一下Oliver媽的反應。「唉呦,我看你家Tina現在才一歲多,以後換成是你遇到,和我一樣會煩惱,信不信?」


「你想想,明明是Oliver把牛奶翻倒在地上,你問他『ㄟ,Oliver你怎麼把牛奶弄倒了?』結果哩,他卻回答你『媽咪,不是我!』『是波波走過去,尾巴把牛奶撞倒!』拜託,睜眼說瞎話。明明我親眼看見他弄倒的,不承認ㄟ,還把責任推給我家的那隻貓!波波原本在一旁睡覺,還是被他翻倒的牛奶嚇醒的ㄟ。」


「所以,你不覺得Oliver已經懂得翻倒牛奶這件事,會讓媽媽生氣、不開心?」「所以哩?翻倒牛奶我當然生氣啊!拜託,在家拖地、打掃也都是我在做耶!」Oliver媽索性大口喝了已經冷掉的Cappuccino。


「Oliver媽,你換個角度想,孩子現在已經懂得連結自己的行為和後果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Oliver也開始瞭解該如何用『語言』來掩飾他的不好行為。這不就表示他的發展又成熟了一些。」

「拜託,學會逃避責任,免得被我這媽媽責罵,我也要開心?」「嗯,至少先開心一下嘛。當然啦!我的意思並不表示說,以後就讓Oliver繼續『說謊』下去。」在使用『說謊』這兩個字,Julia有些猶疑了一下。因為她總覺得對於幼兒,使用這個字眼套在他們的行為是有些不適合。

「你看喔!像我家Tina如果打翻牛奶,她可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當然就愈玩愈有勁。所以這麼想,你不覺得Oliver反而懂事多了。至少他的語言表達已經完整許多,還有一些因果關係判斷的能力出現,不是該高興嗎?」

「說謊,人人都會啦!小孩當然也不例外。只是就先別把Oliver打翻牛奶和誠不誠實聯想在一起嘛。」Julia試著想安慰一下Oliver媽。

當然,也希望她能持平的來看待幼兒的說謊行為。

開心為哪樁?
「孩子說謊,父母避之唯恐不及。心理師,你怎麼還問『開心為哪樁?』」當然,這裡可以優先開心的對象,設定的是—家中有幼兒的爸媽。(什麼?年紀這麼小就說謊,我們還要感到開心?)

沒錯,你可以感到開心—因為你孩子的認知發展已經往「成熟」再跨出一大步。請提醒自己,先別把幼兒這些表現,往偏差行為的方向推過去。(別擔心,這時幼兒的反應,還不是我們大人說謊的那一套)

「行為」原來有「後果」
先放個鞭炮吧!因為你家的孩子,已經逐漸懂得原來「行為」是會帶來「後果」的。(兩個幼兒比比看,一樣是把牛奶翻倒。一個覺得好玩極了,所以就繼續玩。一個覺得糟糕會被媽媽罵,所以乾脆就推給貓。請問誰的認知比較厲害?)

說話的功力升級
再次提醒,家中有幼兒的爸媽。孩子在這個時候,正是需要讓語言表達恣意加速,充分發展的階段。『媽咪,不是我!』『是波波走過去,尾巴把牛奶撞倒!』請仔細想想,孩子的表達內容是不是比以前更豐富。(還有畫面喲!)

「可是孩子用謊言掩蓋事實啊!」(別激動、別激動)重點是,他已經懂得「用語言來掩蓋」(我強調的是:語言;不是:謊言)這當中,也讓你見識到孩子的社會情緒能力同步升等。(除了怕被你處罰,他也想要討你歡心啊!至少乖乖的,你會認為他是好寶寶。)

導覽:讓幼兒回想過程
好吧?我想,你還是擔心「責任推給貓」這件事該如何處理。請先別急著指責孩子「牛奶是不是你弄倒的?」(因為當你這麼問,大概已經表明就是他弄倒的。孩子不否認,很難。如果孩子馬上承認,你大概也會生氣吧?)

你可以試著以導覽員的角色,試著讓孩子回想剛剛他在客廳裡的畫面。「Oliver,剛剛波波在地板上睡覺時,桌上有一杯媽媽泡的溫牛奶。那時,你正好……」(語氣愈柔和愈好,這時,孩子吃軟不吃硬喲)

說完,專注地看著孩子,傾聽他怎麼說。(我想,你可能期待最好有行車記錄器的畫面,讓他自己看)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