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特權,那是他的需要!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面對明顯的障礙,無論是肢體障礙、聽障或視障。對於這些孩子的特殊需求,例如提供輪椅、助聽器或點字機。我想,這一點你可能沒有疑慮。

但是對於亞斯伯格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或學習障礙等孩子,往往從外觀上,讓人不是那麼容易辨識出他的需要。反而,容易對於這些孩子在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的調整,誤認為是他們在使用特權。


「這不公平!哪有大家都是靠自己寫考卷,但是他(學習障礙)卻可以透過老師報讀來考試!」「不公平、不公平、不公平,為什麼我們的作業要寫三張,他(ADHD)就可以只要寫兩張?」「拜託?哪有人說,第七題不會寫,一直卡在那邊,焦慮老半天,卻要我們做老師的,直接告訴他(亞斯伯格症)答案?這對其他同學公平嗎?」


報讀,特權!!!減少作業,特權!!!直接告訴答案,特權!!!


我想,應該會有許多人認為,這是特權,不公平!!!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

但什麼是公平?形式上的公平?表面上的公平?

或許,讓我們換位思考。把自己化身為班上的學習障礙同學。把眼前的考卷內容一律改用泰文或韓文出題。嗯,我確定你應該無法看的懂,當然你也別想作答。這種情況,閱讀障礙同學常身歷其境,也深受當中的痛苦。

為什麼他不專心,作業就可以減量?(謎之音:誰希望自己先天就存在注意力缺陷的生理問題?)好吧!想像一下,你正想要專心看書,但旁邊卻一直有人想跟你說話,或不斷傳來 LINE的提醒鈴聲,或美食在你眼前晃來晃去。這時,你受得了嗎?你的專注力不打折嗎?(請想想,沒有孩子喜歡身不由己,耗掉整個晚上的時間,總是在寫不完的功課這件事情上)

那為什麼他是亞斯,第七題不會寫,情緒一激動,卡在當下動不了,卻要老師告訴他答案?不會寫,不就先跳下一題就好嗎?(謎之音:如果他可以順利先往下一題跳,那這就不是個議題)請注意,告訴答案只是當下解套的方式之一。目的只是讓亞斯的固執行為(一定得要一題一題按順序作答才可以的固執性),有所轉圜。(當然,事後這題的分數不見得一定要給。)

面對特殊需求的孩子,是一道需要費盡心力的難題。特別是對於第一線的普通班老師來說,如何調整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的確是一項深具難度的挑戰。

根據特殊教育法第19條:

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由於每個特殊孩子都有他獨特的身心特質與需求。因此,親師及專業之間如何的溝通與協調,以發展出最適合眼前孩子的安排,有待彼此更細膩的討論與調整。

「這不是特權,那是他的需要!」請再次提醒自己,在班上,我們對於特殊學生所進行的班級經營調整,或課業要求、考試方式的修正。你所給的,並不是孩子的特權,而是他的需要。真真切切的需要。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