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身心特質,同時也影響孩子本身如何看待自己,及是否能夠接納自己與積極面對。

 

許多父母擔心,當孩子取得特殊教育學生身分,是否因此讓孩子在學校裡被貼上標籤。這一件事,我總是強調當真的要說到標籤,其實是不需要透過特殊教育學生身分,孩子平時在教室裡的一些表現,例如上課坐不住,四處走動,打斷老師說話,太固著,過度自我中心,沉默不話,不時眨眼或口中不時發出怪聲(tic),這些都足以讓一般孩子對當事人留下負面的刻板印象,揮之不去的標籤。

 

由於特殊教育資源相對有限,無論是資源班服務、專業團隊服務(物理、職能、語言及心理服務),或其他相關巡迴服務等。因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分配以及提供給有需要的孩子,以保障這些孩子的特教權益。這時,當然就需要透過鑑輔會針對孩子的實際狀況進行鑑定,以確認哪些學生能夠獲得應有的協助。

 

我們試著將特殊教育資源看成是旋轉木馬,以下的敘述就相當值得我們的仔細考量。

 

特教資源就像旋轉木馬座位有限。因此,要坐的孩子需要取得門票。有些孩子會在旋轉木馬上坐得久,有些孩子坐了一段時間就下來,換另外的孩子坐。有些孩子抵死不從,再怎麼說都不願意上去坐。有些孩子和家長則在一旁吵著也想要上來坐,但是沒門票,很抱歉只能看不能坐。

 

我常常對孩子們說,當你今天需要被協助,等到有一天,你有能力了,你也可以來協助人。讓孩子深刻了解被幫忙與幫對方忙,是相當自然的事。當自己有特殊需求,無論是學科補救或考試、評量、作業內容等調整,專注力訓練,人際關係與社交技巧訓練,情緒管理訓練等。這時,你需要具備特殊教育學生的資格。至於相關內容如何設定,則是透過每學期的個化教育計畫進行討論與擬定。

 

有些孩子因需求考量,他所需要接受的特教服務時間可能很長,例如從幼兒園一路跨入國小、國中、高中職,以至於大專院校階段。有些孩子的特教需求則是階段性。例如當身心特質所造成的障礙相對改善,或對於特教需求已沒有那明顯,孩子在普通班已經可以滿足他的需求。在這情況下,有些家長會提出申請,自動放棄、取消孩子的特殊教育學生身份,或經由鑑輔會討論後,取消孩子原有的特教資格。

 

關於特教資源,讓孩子了解當你有這樣的需要就接受服務。當你需求沒有到這種程度,當然也就不需要再進行特教資源的使用。

 

跳脫自己對於特殊教育學生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用比較持平、合理的方式來看待。讓實際有需要接受協助的孩子,能夠很坦然、開放且願意接受如此的服務。


PhotoForsaken Fotos,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