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哲,一個小時已經到了哦。你答應我時間到了,電腦要關掉。為什麼現在還在連線?」


「媽媽,等一下啦。你不要吵,我現在還在競賽中,這一局打完,我就下來了啦」阿哲目不轉睛對著螢幕回應著。


「這一局,你每一次都講這一局,你要讓我等到什麼時候?」


「哎呦,不要打斷我啦我現在沒辦法下來啦,如果打到一半離開,隊友們會生氣,以後他們就不會再找我一起連線玩遊戲了。」


顯然,媽媽又被這理由鬆動了。


當孩子離線,媽媽望了望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小時又四十五分鐘。


到底孩子玩連線遊戲玩到一半,約定時間到了,我該不該要求他立即離線?這是許多爸媽面臨的難題。


對於孩子來說,會覺得你太小氣,太機車,太不了解與體諒孩子的難處。明明知道自己如果這時候離線,可能會讓同儕有微詞、不諒解,以及日後玩遊戲被拒絕的風險。這麼說來,讓孩子繼續玩,好像還蠻有道理的。


但是,仔細停下來思考。這當中的關鍵,其實不在於你的不近人情,而是孩子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違背了自己的信任與對他人的承諾。


當彼此約定了一個小時,孩子就需要瞭解,在這一個小時裡,他可以進行哪些遊戲?每一場遊戲、每一段比賽他預計要花費多久時間?


例如第一場比賽結束,時間已經過了四十五分鐘。當孩子被邀請,盛情難卻,或他自己也想玩的情況下,很容易再進行第二場遊戲,但時間只剩十五分鐘。可以想像,繼續玩一定會超出原先約定的時間。


當孩子花了四十五分鐘進行一場遊戲結束,這時,他就要考慮如何運用最後的十五分鐘。例如離開連線,自己選擇另外的小遊戲。他依然一樣玩了六十分鐘,一個小時。


與其讓孩子連線玩到到一半,再找一大堆的理由與藉口。我反而期待孩子在開始玩之前,自己就得要先評估,如果他真的很想進行這些遊戲,至少他可以先說服爸媽。


「媽媽,我下午要玩的那遊戲可能需要花一個半小時,這次我能不能先跟你預約兩個小時。超過的時間,以後你再扣除。」


至少孩子先說了,如果自己被說服,自然就允許他那麼玩。


可是如果孩子他自己不能拿捏時間、控制時間,而是接著又玩第二局導致無法暫停或顧慮無法離線。那很抱歉,這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了。


這就如同下課時間,只有十分鐘,結果孩子上課之後,遲到了二十分鐘進教室。才告訴老師說,「老師,因為我跑到好遠、好遠的地方玩,所以回來晚了。」


很抱歉,我完全無法接受這理由。因為孩子忘了一件事,下課只有十分鐘,十分鐘能夠做什麼?十分鐘能夠到哪裡?這是孩子需要自行評估與衡量的。


有多少時間,做多少事情。既然約定了,那就得履行承諾。這是孩子必須要學習的成長功課。


 

Photor. nial bradshaw,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