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上網、使用手機讓自己轉移了注意,獲得紓解與放鬆。當然患有強迫症的孩子也是一樣。只是造成他不斷上網、使用手機,主要是背後有一股強烈的強迫性思考在推動著:不上,不行。

當孩子自我覺察,他會知道這樣的念頭是不合理的。但重點是,他自己沒有辦法加以控制這樣的念頭出現。

這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一樣。

亞斯伯格症總認為事情就是那樣。例如有些孩子在概念上就是認為需要全面的掌握資訊,所以他要上網。這樣他才能掌握這些全部。如果你不讓他上網,當然就阻斷了他走向全面掌握的路。這會讓亞斯伯格症孩子情緒波動,甚至於歇斯底里。因為你破壞了他的概念——全面掌握資訊的概念。

但是強迫症的孩子在想法上不一樣。他自己知道全面的掌握資訊這是你他媽的哪門子的規定。很抱歉,請容許我在這裡說了粗話。因為身受強迫症困擾的人,真的是忍受夠了。但是無奈又無力的是,他自己知道但卻是控制不了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彈跳出來。

面對患有強迫症的孩子,在過度使用網路這件事,讓你認為他沉迷、成癮。說真的,這時你去指責他、謾罵他、處罰他,後果只會雪上加霜。

因為這並沒有解決到核心問題。甚至於,這樣的反應,只會讓孩子認為你更不了解他。你的責罵更喚來孩子另一層面的壓力。壓力又喚起焦慮情緒,壓力又撥弄孩子的強迫性思考。這時,你的介入將弄巧成拙,愈幫愈忙。

強迫症的孩子其實心思是很細膩的。如果你願意協助他,讓他感受到你想和他一起面對,與處理他的困境。他是會非常感謝你的。我在實務工作上,總是會發現強迫症的孩子當發現你真誠願意與他一起工作,他是很容易因此敞開內心和你表露他腦海裡,不想讓人知道的不合理念頭。

當強迫症的孩子願意開口了,多少也宣告著彼此的關係已經建立到一定的程度,孩子也產生對於你的信任,以及他心裡那一股想要改變的動力:合理的使用網路。

暴露不反應,這是實務上在協助強迫症孩子常被運用的技巧。在執行的過程中,當孩子面對電腦卻不能按下Power鍵啟動,面對手機在眼前卻無法動手滑它兩三下,或那二三十下,兩三百下。在這個時刻,他是非常焦慮不安的。
你可能會想:「別這麼殘忍,就讓他看個幾下,滑個幾下,不會怎樣的。」

但關鍵就在這裡。

孩子面對暴露在眼前的刺激,例如3C產品。強迫性的思考驅動著他啟動網路、拿起手機。但關鍵是,他沒有執行這道指令。這時,所要傳達與強調的訊息是:他控制住了。至少,在這當下,他真的能夠控制住他強迫性的行為。

沒錯,這強迫行為的不反應,讓他焦慮難耐。這時,你可以試著引導他進行放鬆的練習。無論是深呼吸、聆聽輕柔的音樂、翻看漫畫、伸伸懶腰、澆澆花、在房間內走動、洗把臉、沖個澡,或走到窗戶邊吹吹風。任何只要讓他感到放鬆的方式都可以。

當然更重要的是,讓他知道「自己的不反應」,沒有上網、沒有滑手機,什麼事情也都沒發生。

這也正宣告著:原本強迫性的念頭,擔慮發生的事,其實並沒有如他所預期的出現。

別管強迫性思考了,別再讓這思考嚇唬你。一切原先被放大的擔心,其實是不存在的。當然,這暴露不反應的過程,不會一次到位,而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在控制不反應,焦慮感浮現,轉移放鬆,想法的再確認,沒什麼事情發生。如此一遍又一遍。


Photo:Frederico Cintra,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