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已取消了原先亞斯伯格症的名稱,將原先的診斷光譜,轉趨於嚴格界定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既然亞斯伯格症的診斷名稱,已經移除,不在DSM–5中出現,那為什麼一些文字、演講、實務場合還是經常在使用「亞斯伯格症」這名稱?

 

亞斯伯格症診斷名稱的不再使用,影響最大的族群在於先前DSM第四版(DSM–IV)時代,尚未取得亞斯伯格症的診斷(註:先前在DSM–IV如果已經取得亞斯伯格症診斷,仍然視為ASD)的孩子。

 

當現在他們的問題呈現出來,前往醫療院所接受評估與診斷,由於他們狀況的嚴重性,並未達到DSM–5,關於ASD的診斷標準。因此,在無法取得相關診斷的情況下,對於這些孩子的權利產生影響。

 

例如除了無法像自閉症孩子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手冊,以獲得該有的社會福利補助之外。連帶的,也影響到這些孩子在校園裡,在申請特殊教育學生身分的鑑定上,受到了影響。當無法順利取得自閉症資格,進而無法獲得特教身分,以及相關特教服務。例如資源班及相關專業團隊服務。

 

這樣的情況,讓家長、孩子和相關老師產生了焦慮。這焦慮來自於,在認為需要取得的資源、資格被剝奪,但是孩子的問題(特質)依然存在。

 

同時,另外一個問題也接著出現,如果孩子在學校不具備特教資格身分,因此容易造成普通班級的老師認為孩子的狀況,是出在家庭管教上的問題,而將孩子的問題視為一般孩子的現象與標準去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對於亞斯伯格症孩子的特質無法理解或漠視,導致班上老師、同學和相關行政人員對於該孩子缺乏基本的認識。因而造成在互動與相處上,不時誤踩許多地雷。而這一踩,往往造成亞斯伯格症孩子,情緒出現爆點及歇斯底里的狀態。

 

你說亞斯伯格症,我大概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當你說ASD,我需要再釐清你談的是不是以前的亞斯。

 

對於部分家長來說,心裡其實還是不太能夠接受,自己原先亞斯伯格症孩子轉換成轉趨於嚴格界定的ASD。當然從孩子所獲得的需求及資源來說,以往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所得到的資源及權利是相類似的。但在父母心態上,依然還是認定亞斯伯格症孩子和過去典型的低口語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孩子不一樣。其實,就特質與問題程度的光譜來說,也不盡相同。

 

雖然,一般人很容易對亞斯伯格症多了一些不合理的期待。但請依然提醒自己,亞斯伯格症孩子不等同於高智商、資優生或天才。先排除掉對亞斯伯格症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我們才有機會好好地去認識這群孩子。

 

在這裡,我再次強調,雖然亞斯伯格症的名稱,在DSM–5不再被使用。但是亞斯伯格症原先的問題與特質依然的存在。這些特質,它依然不會因為你不再使用這名稱而消失。

 

請好好地來認識這群孩子,友善地對待這群孩子。


Photo:Tommi Sormune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