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人急著要她/他開口說話。對於說話感到焦慮的選擇性緘默學童,如此很容易適得其反。您愈急著要她開口,她/他反而愈退怯而持續保持緘默。 
  2. 與時間的拔河與拉扯。在處理選擇性緘默症的學童有一項相當關鍵的指標,亦即孩子當下的年齡大小。對於已屆中、高年級的學童,在被接受協助的意願及態度上常顯得更加抗拒,也著實增加處理的難度。 
  3. 自我設定不說話。選擇性緘默症的學童,在班上長期的不說話,已讓同學漸漸習慣她安靜的存在。愈是處於如此的狀況,這些孩子愈容易自我設定自己在班上是不會說話、不該說話、不能說話,使得如此的緊箍咒深深讓她/他始終陷於緘默。 
  4. 同儕互動的過與不及。有些選擇性緘默學童能幸運地獲得同學的接納與互動,多數的同學為了使她/他願意開口說話,有時反而會過於將她/他視為年幼的小朋友予以呵護或過度保護。同學的熱切之情難以拿捏,有時反而使選擇性緘默學童過度依賴或持續習慣於如此的沉默之境。 
  5.  各項協助缺乏整合。將選擇性緘默視為一種焦慮,當運用系統減敏感及漸進式實地演練,在訓練過程中是一場瞬息萬變的助人藝術,在刺激的給予與進退之間的拿捏往往須恰到好處。這當中是須要有一整合的角色與樞紐,以避免各項協助處於單向道,而使輔導與治療失去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