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想要和你談的是,如何和選擇性緘默孩子互動。

沒錯,你可能已經有心理準備,這類型的孩子,明明會說話,在學校卻不開口,既然他沒有這個意願,那我也沒什麼好說,我們就慢慢的等,等他想講,再來談。

等待,是沒錯。但等待指的並不是消極,我們什麼事情都不做。

當我們擺明了,不想和孩子對話。當我們表示了,孩子反正什麼也不說。時間一久,這些孩子就會慢慢暗示自己,既然你們認為我不會說,那麼我也就不說了。

該如何和選擇性緘默孩子溝通,這裡,我們的場景,拉回到校園裡,也就是這些孩子開口說話最是困難的地方。

先來說說,儘量避免做的事情,特別是,在課堂上,在大庭廣眾面前,直接把孩子點起來,直接問他問題。如果我們心思夠細膩,我們需要敏感,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景,對這類型孩子來講,其實是處在莫大的壓力源。

一步一步來,試著先從人少的情境開始。先避免讓這些孩子把焦點聚焦在,大家都在等我說話,大家都在看我說話。當這樣的想法被喚起,這時孩子很自然的,焦慮又會開始放大。

教室裡,老師可以試著選擇,旁邊人比較少的時候,特別是在一對一的情況下。

當然,我們很習慣性的想要問孩子一些事情。師生之間,很容易存在上對下,命令以及服從的狀態。你心裡面會想,如果我不問,那他怎麼可能會說,這的確是一種兩難。

面對這類型孩子的溝通與互動,先不要馬上期待他,立即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當我們的話說完了,那他是否可以有所行動。沒錯,先讓孩子,願意針對我們的提問,而有所動作。

例如,你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把今天的回家作業,抄在黑板上。這件事情,孩子不需要開口,但是你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來觀察,他本身的焦慮程度。

如果你發現他杵在現場,連動都不動,那這時你需要提醒自己,這段時間先不要期待,他開口說話。也就是說,這時你就不要再問他,「你為什麼不抄?」「為什麼你不寫?」說真的,愈問他,只是愈不會有反應。

這時的溝通,我們先不急著要讓他開口說話,但是至少孩子願意和我們互動。

其實,孩子在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慢慢的,熟悉我們之間的關係。

接著,我們可以試著和他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也不是都只是我們在說,畢竟讓這些孩子願意開口,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雖然這個最終,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

我們可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偶爾拋出一些想法,聽聽看他的回應,例如「你認為呢?」「你覺得呢?」看看孩子,他是點頭、搖頭,或作出其他的反應

和選緘兒互動,我們先試著瞭解,從他所擅長的事物開始,會是比較容易。也就是說,讓這些孩子心裡面有所把握,他要回答的事情,其實是有能力回應的。

沒錯,這時,你可能有些挫折,孩子的表現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可能會質疑,「這樣子的狀況還要多久?」我必須強調,急不得,但是每一次的成功經驗都足以燃起這些孩子開口說話的動機。

有時候,多製造孩子的一些需求,例如,當孩子不得不開口,這時他說話的意願,相對就會來得比較高一些。


PhotoLuigi Mengato,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