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星』世界:關於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幼兒的行為表現

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負責心理師)

『小靜,拜託你,不要再轉圈圈,好不好?媽媽看了頭都暈了。』一臉茫然、無助的媽媽,看著小靜轉圈、發出怪聲外,接著又不時注視檯燈折射的光線,或用手在眼前不時晃動、比劃。對於擺在她眼前的寫字本,完全無動於衷,讓媽媽不知所措、莫可奈何。

望著小斯無時無刻在翻看繪本的Jessica老師,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大班的孩子這麼愛閱讀,當然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但憂的是,小斯就只是愛看書,對於課堂上正在進行的舞蹈律動、團體遊戲及音樂唱遊,卻提不起一點勁,甚至於連小朋友想找他玩,小斯卻連正眼都不瞧一眼,轉過身體,繼續低頭看書。

期待星兒們出現符合情境的適當行為,是許多父母及老師們熱切的事。當自閉症幼兒經常出現自我刺激行為,這當中是否在提供我們什麼訊息,同時對於有些亞斯伯格症幼兒對於閱讀的熱情,在這專注的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些星兒的難言之隱。

自我刺激之舞

自我刺激行為,除了可能滿足星兒本身的生理或感官需求外,有時也傳達出他們內在情緒表達上的限制,或反應出當下的焦慮等情緒。多數自閉症兒童在自我刺激的情況下,往往窄化他們對周遭其他訊息的注意,使得對認知學習及人際互動發展產生妨礙。除此之外,自我刺激行為也容易造成班級老師在教學上的干擾,及孩子本身身體上的傷害。


自我刺激的7種類型呈現

以下列出常見星兒的自我刺激行為予你參考,唯每一位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常存在異質性,或同一位星兒的自我刺激行為會隨時間不同而變化或反覆出現。
(1)視覺型的自我刺激:反覆開關電燈、喜歡觀看旋轉或閃爍的燈光變化、斜視或傾向以某一角度看東西、持續注視手指在眼前晃動、專注於抽水馬桶的沖水等。
(2)聽覺型的自我刺激:用手輕輕撥弄耳朵並專注在該撥弄聲、專注於翻閱書本的聲音、喜歡物品摩擦聲、敲打物品發出聲音等。
(3)味覺型的自我刺激:喜歡將東西或玩具放進嘴巴咬、喜歡舔東西。
(4)嗅覺型的自我刺激:趨近對方嗅聞頭髮、身體或衣服味道、嗅聞自己的腳指頭、容易被特定味道吸引等。
(5)觸覺型的自我刺激:喜歡用手碰觸或摩擦物體表面、用臉或手去碰觸或摩擦對方皮膚、反覆抓癢、玩口水、將口水塗抹在桌上、碰觸生殖器等。
(6)前庭的自我刺激:前後左右搖晃身體、轉圈圈、用力擺動手臂、上下跳躍等。
(7)自我傷害行為:咬手臂、以手撞頭、拍打臉頰、以頭撞牆壁、拔頭髮等。

自我刺激的10個出現時間點

行為本身有時會說話,如果我們能夠從中傾聽弦外之音。為什麼我們必需事先瞭解自閉兒自我刺激容易出現的時間點?因為這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夠在與孩子互動時,適時給予預防及進行注意力轉移。
(1)在當時情境下,無法瞭解別人在做什麼、說什麼。
(2)因認知發展或基本認知能力明顯落後,理解困難,使注意力無法有效專注在被給予的學習訊息上。
(3)無所事事,例如在當時,無任何人與其互動,或不知道該做什麼。
(4)周遭環境刺激過度,訊息處理無法負荷時。
(5)對特定刺激源過度敏感,例如尖銳的聲音、或敏感的顏色。
(6)接觸太多、太難、太複雜或新的學習刺激時。例如當未考慮以漸進方式給予學習刺激,使其容易對學習內容產生預期性的壓力並伴隨焦慮。
(7)未立即得到需求,例如想要的東西未在第一時間被給予。
(8)需求未獲得滿足,例如給予他的需求太少。
(9)逃避嫌惡的要求,例如被大人要求或命令。
(10)情緒反應激烈時, 特別是在生氣、發怒或過度興奮的情緒下。

自我刺激的8點因應策略

在面對星兒的自我刺激行為,由於考量的成因不盡相同,以下的建議,你可以試著排列組合或交替運用,以找出最適合自己星兒的方式。
(1)提供符合星兒能力範圍內,或可以理解的的認知活動,使他的注意力專注在被提供的內容上。
(2)提供星兒感興趣的刺激或活動,進行注意力轉移。
(3)提供另一種刺激做為替代,例如過渡性地以咀嚼吸管替代舔、咬手臂。  
(4)將自我刺激帶入適當的情境中,例如當幼兒前後左右搖晃身體時,改成帶著他跳舞。當幼兒出現以手撞頭,改以隨音樂節奏拍手。
(5)改變刺激源,例如當幼兒不斷發出怪聲時,此時立即將燈光關掉,使得明顯的燈光變化,例如由亮轉暗,以轉移原先的自我刺激行為。
(6)情緒安撫與同理,試著幫星兒說說他心裡的感受,適度肢體輕觸與安撫或擁抱(如果星兒可以接受的話),使其激動情緒可以獲得緩和。
(7)模仿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有意思的是,實務上,常發現孩子因此暫停這個動作。
(8)先發制人,主動要求。你會發現當星兒自己轉圈可以,但有時,你主動要求他做,這時孩子卻反而不願意。同樣地,順時鐘轉,可以,但要求他逆時鐘轉,則拒絕。

當看書遇見翻書

閱讀或看書,普遍是大人最願意接受,最願意看到孩子的一種習慣或興趣。但是當亞斯伯格或自閉兒出現看書?翻書?該如何與一般閱讀做區別?
對於有些亞斯伯格幼兒來說,當面對不知所措的問題情境時,例如不知道與同儕說什麼,或活動開始初期,或該做的事情完成之後,接下來不知道做什麼,或無法理解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內容等,此時,有些孩子會選擇以看書來因應與調適壓力。
在看書的當下,能夠使亞斯伯格幼兒轉移注意力在書本上,或文字、數字符號中,以減緩上述不知所措可能帶來的壓力與焦慮。當遇見星兒在這種情況下看書,如果誤解該行為可能存在的意思,反而選擇繼續讓其看書,此時,容易錯失協助這些孩子融入情境的機會。當然,對於有些亞斯伯格幼兒,閱讀或是書本上的文字、數字等符號真的是一種讓他特別感到自在、愉悅的嗜好、興趣。
如何有效分辨看書是嗜好、興趣,或孩子為減緩焦慮而出現的轉移行為,建議你可從孩子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情緒反應等加以辨識。如為前者,孩子明顯傾向於輕鬆、自在、愉悅或興奮情緒反應較多。如為後者,孩子則傾向於安靜、不自在、臉部表情僵硬、笑容少。
同樣地,有些自閉兒在焦慮的狀況下,類似前面所提及的可能原因,也容易出現疑似看書行為,或者說是翻書應該較為貼切。往往在此情況下,孩子容易出現反覆翻書的動作,速度較快,與一般慢慢閱讀或看書的行為模式不同。當你發現自閉兒選擇快速翻書,此時,建議你優先判斷孩子在當下情境中可能面臨什麼壓力源,並嘗試從處理該壓力源著手。
當你下次再遇見亞斯伯格或自閉兒看書或翻書,請思考一下,是他正在享受閱讀,或是他正在面對焦慮。或許你就比較能夠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是讓他繼續看,或中斷讓他看,或協助調整星兒的壓力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