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療育定義
  • 本法所稱早期療育,指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方式,依未滿六歲之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之個別需求,提供必要之治療、教育、諮詢、轉介、安置與其他服務及照顧。 經早期療育後仍不能改善者,輔導其依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相關規定申請身心障礙鑑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第5條,93.06.03發布)
  • 早期療育之必要性(許天威等,2004)
  • 法案及法規的支持。
  • 發展潛能的激發。
  • 二度障礙的預防。
  • 兒童及家庭權益的維護。
  • 社會資源的公正運用。
  • 提供家庭支持與協助。
  • 避免家庭二度傷害。
  • 早期療育之目的(吳淑美,2002)
  • 行為改變。
  • 加速發展速度,避免停滯。
  • 學習新行為。
  • 增加獨立性。
  • 防止其他的障礙,以免問題惡化,衍生其他問題。
  • 發現第二類的障礙。
  • 減少特殊教育孩子的費用。
  • 與小學階段課程銜接。
  • 提供父母資源。
  • 早期療育嶄新的意義(曹純瓊等,2006)
  • 多元化的服務。
  • 系統化及專業整合的團隊合作服務。
  • 服務對象從出生到未滿六足歲的身心障礙幼兒。
  • (尚包括可能已超過六足歲但還未就讀小學、長期或暫時性需要特殊教育服務的身心障礙幼兒、及高危險群嬰幼兒等)
  • 早期療育服務是個別化及整體化。
  • 重視家長參與及家庭效能。
  • 現代尖端科技的結合及社會資源的整合運用。
  • 參考資料
  •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三日內政部台內童字第 0930093663 號令訂定發布。
  • 許天威等(2004)。早期療育概論。台北市:群英。
  • 吳淑美(2002)。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台北市:心理。
  • 曹純瓊等(2006)。早期療育。台北市:華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