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為什麼一定要有診斷?
- 在身心障礙領域,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及亞斯伯格症診斷,往往讓孩子週遭的父母、老師,甚至於治療師往往存疑,這當中到底反應出什麼?
- 診斷應該是一種良性溝通。
- 正確的診斷像是一把鑰匙讓大人更能清楚認識這群孩子,草率或錯誤的診斷卻像是撥亂的號碼鎖讓大人及孩子們更心力交瘁。
- 正確的診斷對於孩子的療育提供一種背景說明,引導著父母、老師及治療師們在協助上的路線圖,草率或錯誤的診斷卻會讓這群人迷失方向。
- 草率或錯誤的診斷有時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做判斷,但要回復到正確的診斷,包括孩子其實什麼症都不是,有時卻在父母的心理上需要好幾年來調適。
- 診斷的功能之一在於溝通,誤用它時卻容易成為一種標籤,負面的刻印。
- 診斷提供一種解釋孩子整體表現的可能成因,診斷卻也容易讓一知半解的人容易陷於刻板印象。
- 診斷有時讓父母安心,有時卻也感到焦慮。
- 診斷最怕掉入是是非非的情境,當大人們是懂非懂時,卻相當容易誤用它。此時,診斷就像劍一般傷了孩子,刺痛父母的心。
- 父母有時害怕診斷,擔心這個標籤把自己孩子整個蓋住。在亞斯柏格的名稱下,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陰影下,自己自認熟悉的孩子似乎會消失般。
- 無論他或她被診斷是亞斯伯格症?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這一切症狀都只是孩子的一部份,決不會是全部。
- 這一部份的症狀就像塊落石般擋住這群孩子的身心發展,無論是社交技巧、語言溝通、情緒控制或課業學習等。
- 診斷讓療育確認方向。
- 正確的診斷讓身心障礙孩子能有機會獲得應有的特教權利及服務。
- 期待醫師在下診斷的當下能多一些同理,除非您的理由真得的很充分,雖然多數情況下醫師是信誓旦旦。
- 嘗試在診間以父母能理解、接納的方式說服家長,也許那會多花您一些看診時間。
- 父母們也別輕易在當下放棄您最關鍵的詢問,請醫師說服您,讓您能夠誠然接受,無論他或她是亞斯伯格症,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全站熱搜